油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对润滑油生物降解及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
2012-01-13陈波水方建华
梁 恺,陈波水,张 楠,方建华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重庆401311)
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耐电离性和生物降解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还发现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润湿、增溶、乳化、防锈、缓蚀、分散和抗污垢再沉积等作用[1-3]。在纺织印染工业中可作为抗静电剂和漂白剂,在高分子乳液、农药和化妆品中可作为乳化剂,此外在洗涤剂、金属润滑剂和废纸脱墨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4]。
当前,发展环境友好润滑剂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环境友好润滑剂的最重要标志之一[5]。矿物润滑油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润滑剂之一,但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差,在环境中滞留时间长,易造成环境污染[6]。因此,提高矿物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在矿物润滑油中加入某些含氮、磷等元素的化合物可促进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7-8]。为此,本课题以油酸、二乙醇胺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合成油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简称OEAP),通过考察OEAP对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抗磨减摩性和抗腐蚀性的影响,研究OEAP作为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的可行性。
1 实 验
1.1 OEAP的合成
1.1.1 主要试剂 油酸、五氧化二磷,均为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生产;二乙醇胺,分析纯,佳木斯化学试剂厂生产;氢氧化钾,分析纯,天津
大茂化学试剂厂生产;甲苯,分析纯,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1.2 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合成 在带有温度计、分水器、冷凝回流装置的500mL四颈烧瓶中加入34.0g油酸,升温至70℃,保温20min。取4.2g二乙醇酰胺和适量甲苯加入烧瓶中。通氮气保护,当气流稳定时,打开搅拌和加热装置,升温至150℃。通过观察分水器中生成水的量监测反应进行的程度,当不再有水生成时,向烧瓶中加入8.4g二乙醇酰胺和适量氢氧化钾,在150℃条件下反应至无水生成。将反应所得产物在70℃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棕黄色油状液体,即为油酸二乙醇酰胺。反应方程式见式(1)和式(2),式中,R代表CH3(CH2)7CH=CH(CH2)7—。
1.1.3 OEAP的合成 在带有温度计、冷凝回流装置的500mL四颈烧瓶中加入44.3g油酸二乙醇酰胺、适量甲苯。通氮气保护,当气流稳定时,打开搅拌和加热装置,控制温度在80℃。分2批向烧瓶中加入14.2g五氧化二磷,反应4h。然后在80℃下加入适量蒸馏水,将可能生成的聚磷酸酯水解,水解时间为2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再将产物在70℃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淡棕红色软膏状OEAP。反应方程式见式(3),式中,R代表CH2(CH2)7CH=CH(CH2)7—。
1.2 OEAP结构表征
采用美国PE spectrum 400红外光谱仪对OEAP的结构进行表征。
1.3 生物降解性能测定
采用自行建立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快速测定方法评定OEAP的生物降解性能[9]。以生物降解指数BDI(相同条件下受试物降解生成的CO2与基准物油酸降解生成的CO2的比值)为降解指标,BDI值越大,生物降解性越好。
1.4 抗磨减摩性能测定
将OEAP按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加入HVI 350矿物油中,采用厦门试验机厂的MQ-800型四球试验机,按GB/T 3142—1992评价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及烧结负荷(PD)。采用济南宏试金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MW-1P型双显式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长磨试验,在载荷392N下测定钢球的磨斑直径及摩擦因数的变化。试验条件为转速1 500r/min,所用钢球为重庆钢球厂生产的Φ12.7mm的二级GCrl5钢球,硬度59~6lHRC。
1.5 抗腐蚀性能测定
将OEAP按质量分数为1.0%加入HVI 350矿物油中,参照GB/T 5096—1985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方法测定其抗腐蚀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OEAP的红外光谱
OEAP的红外光谱见图1。由图1可见:位于3 408cm-1处的峰为—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3 009.4cm-1处的峰为C═ C—H上碳氢振动吸收峰,以小肩峰形式存在;位于2 925、2 854.8cm-1处的峰为甲基、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1 463.7、1 376.6cm-1处的峰为甲基、亚甲基的弯曲振动吸收峰;位于1 652cm-1处的峰为酰胺的羰基伸缩振动峰,位于1 078.7cm-1处的峰为酰胺的C—N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产物含有酰胺键;位于1 312cm-1处的峰为P═ 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于969.09cm-1处的峰为P—O—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产物为磷酸酯;位于724.6cm-1处的峰为(CH2)n(n>4)的碳链骨架振动,说明碳链为长链。
图1 OEAP的红外光谱
2.2 OEAP对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在HVI 350润滑油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OEAP后进行生物降解性能的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HVI 350中加入OEAP后,随着OEAP添加量的增加,油品的生物降解性能显著提高,当OEAP质量分数为1.5%时,BDI由32.51%提高到64.31%。原因可能是OEAP含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同时OEAP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大油-水界面面积,降低界面张力,加强石油烃向液相中的分散,从而便于细胞与较大油滴之间的直接接触,加速石油烃的降解[10]。
表1 生物降解实验结果
2.3 OEAP对润滑油抗磨减摩性的影响
在HVI 350润滑油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OEAP,测定油品的PB值和PD值,结果见图2和图3。由图2可见:在HVI 350润滑油中添加OEAP后,HVI 350的PB值明显增大;当OEAP的质量分数为1.0%时,油品的PB值最高,达到637N,继续增加OEAP的用量,油品的PB值反而降低。由图3可以看出:在HVI 350润滑油中添加OEAP后,HVI 350的PD值明显增大;当OEAP的质量分数为0.5%时,油品的PD值由784N提高到981N,继续增加OEAP的用量,油品的PD值变化不大。
图2 PB值随OEAP添加量的变化
图3 PD值随OEAP添加量的变化
在载荷为392N、长磨时间为30min、转速为1 500r/min的条件下,采用添加不同量OEAP的HVI 350矿物油作为润滑剂时,钢球磨斑直径和摩擦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见图4和图5。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添加OEAP后,钢球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都有所减小,当OEAP质量分数为1.0%时,钢球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最小。
图4 钢球磨斑直径随OEAP添加量的变化
图5 摩擦因数随OEAP添加量的变化—HVI 350; —0.5%OEAP; —1.0%OEAP;—1.5%OEAP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OEA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VI 350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烧结负荷,并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这可能是因为OEAP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在摩擦过程中吸附在钢球表面,在低载荷下起到减磨作用,在高载荷下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生成化学反应膜,从而起到抗磨、减摩的作用。
2.4 OEAP对润滑油抗腐蚀性的影响
参照GB/T 5096—1985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方法,比较了HVI 350润滑油加入OEAP添加剂前后的腐蚀等级。结果表明,在HVI 350润滑油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OEAP后,HVI 350的腐蚀级别由1b提高到1a,表明OEAP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HVI 350润滑油的抗腐蚀性能。
3 结 论
以油酸、二乙醇胺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可制备OEAP。所合成的OEAP可促进HVI 350矿物油生物降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VI 350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烧结负荷,并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和抗腐蚀性能,是一种多功能的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
[1] 周富荣,王彬,张娇娥.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盐的合成及性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1(11):13-16
[2] 徐宝财,杨光荣,赵珞.月桂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的制备及性能[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14(2):54-57
[3] 冯光柱,谢文磊,王钟声.椰子油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9,20(2):61-64
[4] 陈远霞,周海,陈文纳,等.油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防锈润滑性能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37(3):10-13
[5] Bartz W J.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tribological practices[CD].//Proceedings of the 4th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ibology,2004
[6] Haus F,Jean G,Junter G A.Primary biodegradabi1ity of mineral base oils in relation to their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J].Chemosphere,2001,45(6):983-990
[7] 陈波水,方建华,董凌,等.磷、氮化合物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作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7,28(4):72-75
[8] 李秀艳,魏德洲.氮磷营养盐对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J].有色金属,2000,52(4):237-239
[9] 王昆,方建华,陈波水.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4,20(6):74-78
[10]刘爱娟,夏文香.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修复海洋油污染中的应用及发展[J].海洋湖沼通报,2007(3):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