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途径

2012-01-11王伟平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创新途径人力资源图书馆

[摘 要]本文从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谈起,结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创新途径;管理

图书馆是人们了解世界、开启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图书馆的效率直接影响读者学习的效率。而高效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离不开人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分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找到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方法,从而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找到突破口。笔者期待本文能够引起同行的关注,更期待本文能对图书馆管理有所裨益。

1.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

图书馆是现实世界知识结构的载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对其内部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已提上日程。由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是多层次、多类型结构体,因此,分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1.1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个体结构

图书馆人力资源是由德、识、体、才等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德——是指图书馆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图书馆员工要有敬业爱岗、勤业廉洁、积极奉献的精神,要有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是指图书馆人才的知识、学识。图书馆人才要有深厚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综合知识。体——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健壮的体质、强健的体魄是人才的基础。才——是指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包括由知识、技能、体力组成的基本能力,还包括由工作能力、思维能力组成的内在创造力。综合来说,图书馆人员的素质要求为:理解、记忆、探索、分析判断能力;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统筹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

1.2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是指构成人才队伍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它具有群体感应互补控制功能,决定着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效能。图书馆人力资源群体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它具备多要素、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1.2.1专业知识结构,即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比例。图书馆配有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不同层次人员组成动态平衡的有机体。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的群体结构能有效促进图书馆全面发展。

1.2.2智能结构。图书馆人员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配备不同优势的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条件。

1.2.3年龄结构。是指由老、中、青等不同年龄的人、按一定的比例构成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无形贬低;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而造成的精神苦闷,以及事业单位留存下来的垢病对人的业绩评估存在不公正;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当前贤能之士逐年流失,专业骨干“外遇”不断的怪相。在现行体制下,图书馆人力资源评估机制的教条化和激励机制的空洞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性。

2.1.1人才难养。世界迈人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剪刀十浆糊”的传统服务方式已无力应对人们“网络二生活”的共同认知。无所不包的读者信息需求更是无处不在。信息从广度到深度、从时间到空间瞬息万变,那种依靠宽厚的专业知识或单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无以应对此情此景。逐年递增的国家对图书馆的投资与书刊价格的涨幅相比,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图书馆能够挤出的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经费让人羞于言说!对此,一些不甘平庸的从业者,跃跃欲试却感到力不从心,渴望培训却又深造无门,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言而喻,缺乏财力支持的人力资源开发,已是制约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的强大阻力。

2.1.2人才难留。原本是图书馆中的精英,而图书馆界因人力资源管理乏力,无福消受他们。倘若对近年来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作个调研,其人才流失之多、之重,恐怕会使每一个真正热爱图书馆工作的人感到惋惜和无奈。那些耐不住困惑的精英们只有“孔雀东南飞”,另谋生路了。

2.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落后的管理模式。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管理人力资源是人事管理的主要形式,这种管理是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图书馆的人事部门整天围着领导转,只是领导交代事情的执行者,上情下达的传声筒,缺少主动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即使有些图书馆赶时髦,将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人力资源部的牌子,也多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和传统人事部门的区别,其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没有根本变化。

2.2.2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层次结构。不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层次结构造成的现实困局为:一方面觉得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高学历的员工却从事着一些不需要太高文化层次的工作。“图书馆工作比较轻闲,谁都可以做”—这种传统观念已经逐渐遭到淘汰,但同时却又出现图书馆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倾向。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却并不为当前的管理决策者重视。

2.2.3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存在误区。在图书馆界,传统的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但管理学的成果告诉我们,影响员工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和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图书馆各部门的负责人每天如何与自己的下属一起工作。各部门的负责人是人力资源最直接的管理者,并对管理的效果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各部门负责人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人力资源部门是整个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主要负责政策性、原则性工作。而具体的、事务性职责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因此,图书馆须重视和发挥各部門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2.2.4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者注重考虑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引进、培养、组织与协调,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取得最佳效果。但却忽视了对人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进行有效地管理,不能有效地提高、调控和培育员工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技能。

2.2.5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差。在研究组织寿命时,管理学家得出结论是:组织的最佳“年龄”是一年半至五年,在此期间成员之间逐步进人配合默契、效能最佳状态,但五年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协调,逐步降低功能,走向老化,甚至僵化。这个结论应了中国一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但是我们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编制固定,流动性很小,并且在图书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意识里,也喜欢人力资源存量稳定,有意无意地反对员工的流动。

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途径

3.1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营造图书馆文化

传统图书馆组织比较死板,只能按规定进行作业,按规定完成任务,人的自由度很小,人才发挥其才能的空间被排挤。我们并不反对采用严格控制、指挥管理模式,但是,当今的图书馆已经迈进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人员对服务的过程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并且根据其在图书馆组织中不同岗位加以评价,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规定的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利用“未开发”的人力资源,使每一个图书馆员都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强调职工参与管理;强调激励员工的主动精神,使员工的目标与图书馆的总体目标融合在一起。这种管理思想包含七个方面:设置任务,采用目标管理方法;采用因人制宜的权变领导;工作轮换;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领导之间沟通和协调;营造图书馆文化;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思想教育工作。以期营造出为读者满意服务而奋斗的不息的组织文化。

3.2采用“能本管理”方法

以往在我们的管理思想中,人是成本负担。但“能本管理”把人看作是组织最大的资本和财富。“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它是一种包括人的智力、创造力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提高人的智力、情商和能力实现管理的飞跃,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正确运用能级对应原则是“能本管理”的核心。具体地说是:把人的能力加以区分,根据能力层级把人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目的是使图书馆全部人员各取其才,各尽所能。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能本管理”既有利于为每一位馆员提供平等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条件,也有利于图书馆及时发现人才。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公平、合理、平衡,以发挥出最佳的管理效能。

3.3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竞争机制是对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选用的最本质的要求;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强化人们的效率意识、独立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对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从其内容上讲,激励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这种激励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的论述。物质激励能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因此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奖惩制度,营造一个鼓励员工竞争的环境,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竞争上岗。

3.4引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要求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图书馆组织目标实现又能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计划,目的是寻求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职业生涯管理是全新的人本管理模式,也是对图书馆传统人事管理方式的挑战。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以静态的观点把馆员看作一个普通的系统要素;职业生涯管理则在动态的图书馆目标和组织结构观的指导下,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员工个人的感受和愿望;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來进行该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设计,并为促进该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弹性的时间和工作方式,使每一员工感到这种计划是以他(她)为中心而制定的,从而持久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4.结语

总之,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才能得到实效。面对知识经济涌动的浪潮,图书馆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培养出一批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梅.论现代管理中的人员匹配口.图书馆学刊,2007(1):2-3.

[2]徐洁.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口.图书馆论坛,2003(2):13.

[3]迟伟凡.论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印.图书馆学刊,2001(4).

[4]何庆来.图书馆传统管理体制制约自身发展.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2):32-33.

作者简介:王伟平(1968-),女,哈尔滨,馆员,本科,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创新途径人力资源图书馆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图书馆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去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