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卢作孚的教育教学方法

2012-01-11马丽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职工教育学校教育

[摘 要]卢作孚不仅是一位爱国实业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尤其在教育方法的改革上,他针对旧的教育方法的弊端,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及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等教育方法,对普及文化知识、培养现代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卢作孚;教育教学方法;学校教育;民众教育;职工教育

卢作孚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他因创建我国近代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而闻名遐迩。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提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人物,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1]然而,卢作孚虽然“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办教育上,而正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2]特别是在教育方法上,卢作孚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自己的自学经历和教学经验,针对旧的教育方法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启发式教育

卢作孚对旧的教育方法有着切肤之痛,他尖锐地指出:“吾道教育,则大多循于旧有途径,而局于旧有方法,由其所加之力,与其所获之果可以证其为病甚深。”[3]他批评过去教师上课的方法不对,教师上课“可以说是教师温习,学生旁听,不管学生读与不读,一页页只是往前拉,自然科学比较规矩点,社会科学更可随教师乱说,学生莫名其妙就过去了。”[4]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天才,只需教育去发展他,但是过去的教育,往往把天才淹没了,受教育越深,即淹没得越深。

卢作孚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启发,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旧的教育方法的弊端,主张在教育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受教育者自学。他还总结了启发教学的原则:第一是运用已知经验达到未知。卢作孚专门著《教育方法与暗示》一文,认为教育不但须多给儿童以经验,尤到新的经验,然后又可运用下去,这样已熟经验才不至于只用一次就死,可以导生许多个经验而且自身亦可循环反复地运用,所以要给儿童反复练习并学会运用经验的机会。第二是引导儿童观察事物,进行推理。卢作孚在《教育方法与暗示》一文中,将“暗示”分析得非常透彻,他认为对于一个事物暗示之意义,或然程度,也即“悟性”。利用熟悉的经验根据对事物显示的“暗示”仔细观察后,进行推理,然后得出事物的原理。而关于“暗示”的程度,卢作孚说道:“吾授儿童以事物,而期其易起暗示,为法在使所起暗示之或然程度增高,即在对于事物本身有明了之观察,对于事物所含意义有明了之思想。即不宜仅使儿童认识书本,而不让其观察事物,亦不宜仅由教师始终讲授,而不让儿童自由思想也”。[5]暗示—观察—推理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最终可以使学生自己教自己,自己学习,这样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能够使儿童达到这种程度的教师就是最好的教师。

卢作孚在教育实践中也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学校教育方面,卢作孚认为教师应以活的学问教给学生,就是教学生如何去思想,并且如何把思想活用在课程上去。譬如卢作孚在教数学四则时,由加法起,一步一步都要让学生去思想,甲加乙为何等于乙甲加?甲减乙加丙为何等于甲加丙减乙?他的原因何在?必须都要明了,都要透彻。[6]同时他在教省二女师的国文时就让“学生自己选文读,自己讲,我来听,我来问,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简直把他颠倒过来了。”[7]

在民众教育方面,卢作孚也经常举办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方式让民众受到教育、启示。在川南进行民众教育时,为了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他规定每周三、周六晚上在白塔寺用通俗讲演的方式举行各种时事讲座和辩论会,摒除人们头脑中的旧思想观念;在北碚进行民众教育时,他采取各种方式让人们接受现代化,认识现代化。他有意识地利用节假日,开放所有企业,包括已建好的和正在建设的铁路、工厂以及博物馆、学校、机关、科学院等,组织周围的老百姓,特别是当地的农民去参观。通过参观,让人们亲身感受现代化的优越,在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生活中受到教育。

在职工教育方面,卢作孚同样充分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他采用讲授法、活动法与参观法,通过在朝会、读书会、讲演会,宣讲“民生精神”和集团生活精神,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创造一个教育人的软环境,使广大职工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卢作孚深受孔子教育方法的影响,也提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方法问题是个应不断改良、不断提高的问题,教育不能总是停留在一种方法上,或者有了某种良好的方法就可以长期不变更。受教育者是千差万别的,那么教授其方法也应因人而施。“教育事业,经世界甚多教育家之研究,迄于今兹,仍不能谓已发明有可以共循之途径,共采之方法,而不可移易,仍方在研究与改进中,其称最良者,即研究之事日精,其改进也亦日增,其可靠之效率而未有已也。”[8]另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也是卢作孚教育方法的特色。他主张“教育时间不须一致,在各部门工作暇余,分别地方、分别工作人员规定”。[9]

卢作孚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其教学思想上,同时也体现在其教育实践上。在学校教育方面,卢作孚认为每个人都是天才,只需要教育去发展他,因此,他赞成教师应该去发展学生各自的天赋,运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民众教育方面,他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在川南,卢作孚建立了图书馆和阅览室,举办各种展览,还采取了派人挑书下乡的方法将图书送到四方供人阅读。他还利用运动会,在运动场到处贴满宣传新思想、新风俗的标语;在成都,他创办通俗教育馆,开展各种活动,使通俗教育馆成为一个活跃的、生气勃勃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和游览中心,也教育了人们如何从事建设和如何为民众服务。孙恩山曾这样描述到:“没有任何一个通俗教育馆在名副其实地完成自己的宗旨方面比他做的更好。”[10]

在职工教育方面,他针对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因材施教。如1936年4月,他制定了《船员文化教育大纲》,根据船员的不同文化程度,将其分为三级教授。第一级教授不识字及略识字的船员;第二级教授能阅读普通书报及能作简单文章的船员;第三级教授知识较高能作百字以上文章的船员。[11]此外民生公司还成立职工教育联合会,努力使公司学校化,以每一个机关为学校教育组织,依据程度高下划分班次,要求教师因时因地因材施教。

三、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卢作孚在他的演说和著作中讲到:“由经验整理出的因果关系即理论知识”,他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根据已有的因果关系做出行为指令,并将其指代为训练。“今天中国什么都不缺乏,只缺乏人——只缺乏训练的人,所以根本在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训练问题。”[12]因此可见,卢作孚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两者均衡,没有理论作为前提和支持,所谓的实践只是盲人摸象,无具体意义。同时,他还明确指出了旧式教育的弊端,“今天以前读书是一种专业。”读书被认定为挤入统治阶级的方式,与工业、农业、商业是无联系的。而卢作孚认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理论教育为前提,并在生活中加以内化,将其作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

在学校教育方面,卢作孚在办学过程中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教学生读几句死书,应如何训练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并训练他们对人、做事和各种生活的能力。”[13]他说:“人不贵徒有抽象的知识,贵能随时随地解决具体的问题。”[14]为此,他在教育改革中提倡学用结合和培养学生“自学、自治、自理”的能力。卢作孚尤其强调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尽量给予儿童反复练习并学会运用经验的机会。他曾说过,因为教育上的意义是教人学习,教人从实际生活中去实习,“我们要知道,学骑马,要在马上学,学游泳,要在水里学,学习机器,要在机器面前学。”[15]因此,他提出“自己的教育理想,第一打破教科书,即不用教本,最低限度亦只能选择教本当中一部分适当的教材,作为一部分的教材,其余自学生环境中选出来。第二打开校门,使学生日常能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不但要让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里去,而且要让社会的或自然的教材到学校里来。”[16]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创办了北碚实用小学和兼善中学,他创办北碚实用小学的目的,正是为了改革一般学校教人读死书的陈旧方法,进行新教育的试验,培养儿童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正当的行为,以便将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17]而兼善中学因为具备这些教育特点,后来社会上流传了这么一句话来赞扬它:“舍得干,读兼善”。

在民众教育方面,卢作孚认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辅助人们、指导人们改良实际的生活——改良他们家庭的生活、职业的生活、游戏的生活、个人饮食起居的生活。[18]如:他号召民众开展卫生运动,爱清洁,预防疾病增进体质,传播健康知识,对于提高民众的整体卫生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教育与实际生活直接挂钩。在北碚的乡村教育中,卢作孚特地设立辖区民众教育办事处,负责民众教育工作,同时设置了一个民众问事处,帮助人们解疑书信和写契约;开设一个职业介绍所,帮助失业群众找工作,服务于需要人手的单位。

在职工教育方面,卢作孚主张员工培训不应仅局限在死的书本上,提倡留意实际生活。他认为“读书只能作为求知识的帮助,不能只从书本上求知识。我们应从野外去获得自然知识,到社会上去获得社会的知识。”[19]因此他要求:凡岸上工作人员在星期日或偶在工作休息之时间,船上工作人员偶在停船之时间,必整队到有意义的地方参观,如电厂、自来水厂、机械工厂或其他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之工厂、农场,其他公司之轮船、兵舰、飞机办理优良之学校,学习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20]

四、以身作则,带头示范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他强调:从行为上去影响别人,自己让人佩服,才会收到教育人的效果。[21]

在学校教育方面,卢作孚认为教师是学生知识传授和行为影响的导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也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卢作孚刚到合川县中就任监学和数学教师的时候,并不是很受学生的尊敬,一些老师也看不起他,出难题让学生提出来考他,他便一道一道的在黑板上把那几道题演算起来,一边演算,一边给学生们讲解。学生们听得入了神,老师也深深钦佩他的才能。从此以后,卢作孚和全校的师生,不分上下,打成一片,亲密无间,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民众教育方面,卢作孚常常亲自参加宣传教育。如1931年1月16日的《嘉陵江日报》就刊登了他亲自为峡防局的职工、士兵及各校师生作《世界交通问题》报告的消息,甚至当峡防局平民俱乐部晚上为北碚民众放映世界交通的幻灯片时,卢作孚还亲自来热情地为观众进行讲解。《嘉陵江日报》刊载:“手持传声筒……脚登一条长板凳,两目望着档布(幕布)。口中不断解释幻灯片里的各时代的车和船等。”[22]他认为这是对民众深刻的刺激和影响,是给民众灌输新思想、新观念的良好时机。

在职工教育方面,卢作孚也率先垂范,从各个方面去影响、教育职工。在教育职工要有艰苦朴素的精神时,他带头穿上“麻布”中山装。“麻布”中山装是由北碚三峡染织厂出品的一种黑白线交织而成的芝麻色粗布缝制的,十分朴素。在他的影响下,民生公司的全体员工,都穿上了这种朴素、整齐的短服。从此穿“麻布”中山装蔚然成风,远近闻名,“连不在民生公司的人也仿效起来”。[23]

本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卢作孚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致力于教育实践,他不仅提出了一套全面的、系统的、独创性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既善于吸引国内外的优秀成果,又不乏大量的真知灼见。他的这些教学主张闪耀着近现代教学改革的思想火花,他的教育理论及实践,为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15][17][21][23]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380,36,57,77,165.

[2] 卢作孚.如何彻底改革.嘉陵江日报,1948(4).

[3] 卢作孚.各省教育厅之设立.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4] 卢作孚.如何改革小学教育.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39.

[5] 卢作孚.教育方法与暗示.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

[6][7][16] 卢作孚.一场错误的经历.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28.

[8] 卢作孚.教育月刊发刊词.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

[9][20] 卢作孚.本公司之职工教育运动.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7,338.

[10] 孙恩山.卢作孚和他的长江船队[J].亚洲与美国,1944(6).

[11] 马小奇.民生公司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303.

[12] 卢作孚.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298.

[13] 卢作孚.四川人的大梦其醒.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5.

[14][19] 卢作孚.怎么样做事—为社会做事.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7,57.

[18] 卢作孚.乡村建设.卢作孚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2.

[22] 卢局长实施平民教育.嘉陵江日报,1931(8).

作者简介:马丽(1972-),女,河南鄢陵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电话:13838809319;地址: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职工教育学校教育
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再思考
以培训效果评估促动员工绩效管理的创新性探究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浅谈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如何搞好职工教育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