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女子排球队的现状分析
2012-01-11胡万祥
李 李,胡万祥,钟 翔
(1.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2.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女子排球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获得2007年江南片排球锦标赛冠军,2009年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普通组第五名,2010年安徽省运动会高校部排球赛第三名,2011年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普通组第六名;为安徽省高校排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巢湖学院女子排球队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推动巢湖学院以及安徽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1 巢湖学院校女子排球队的现状
1.1 巢湖学院校女子排球队的训练比赛现状
(1)每周训练时间的安排.巢湖学院女子排球队共有二支,一支为体育专业队,一只为非体育专业队.省内比赛分开参加,全国比赛合并参加.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非体育专业队能保持全年系统训练,体育专业队在有比赛时进行赛前训练,从全年训练的情况来看,体育专业队不能坚持全年系统的训练.运动训练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作保证.巢湖学院排球队只是到比赛前半年时间开始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5次.体育专业队每堂训练课的时间为90至120分钟,非体育专业队训练课时间为120至180分钟.显然这样的训练次数和时间难以使运动员达到较好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在全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训练场地与器材.训练场地与器材是进行运动训练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近几年巢湖学院为进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加大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学校的运动场地条件基本能满足校排球队的训练要求,现有室内训练馆一个,保证了阴雨天的训练,但没有符合比赛标准的木质场地.在对训练器材的调查中发现训练器材很充足,而且质量都很好,使用的基本上是南华五星排球.队员的运动装备方面,由于学校的经费情况不好,学校在重要比赛前发放一套运动装备.一套运动装备包括训练比赛服装和一套出场服,基本上能保证运动员进行训练与比赛的需要.
(3)校排球队的比赛现状分析.校排球队的比赛次数非常少,除了参加了第十二届省运会高校组外,只参加过一次江南片高校排球赛,两次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我校排球队长期处于只练不赛的状态.不过在已经参加过的几次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在江南片高校排球赛中获得冠军,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力压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七支排球高水平运动队获得普通组第五名.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力压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支排球高水平运动队获得普通组第六名.在安徽省十二届运动会高校部排球赛中,在17支参赛队伍中获得第三名.
学校排球队平时训练效果的检验和排球水平的提高都要通过一定的比赛来检验.参加比赛级别的高低和比赛次数的多少,对我校排球队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排球队的竞赛活动太少,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的机会也太少,使球队得不到足够的、长时间、大强度的比赛对抗,这种训练比赛不平衡的矛盾,严重影响我校排球队的训练计划,同时也大大地挫伤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目前我校排球尚未形成一套良好的竞赛制度,运动员参加大赛的机会少,在竞技能力和心理素质上缺乏实战的体验,心理和技能两个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均达不到最佳的配合状态,必然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
1.2 我校排球队运动员情况分析
(1)运动员的来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我校排球运动员的来源有以下二种:①普通高中生占运动员的46.7%;②普通高中体育生占运动员总数的53.3%.
表1 运动员来源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我校排球运动员的生源不好,主要是来自普通高中生,这是因为我校没有资格招收排球高水平运动员.我校排球队的生源以普通高中生为主,普通高中生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可塑性强,但基本的技战术、身体素质较差,也没有什么比赛经验.这就需要教练从技术开始教起,一切从零开始给予精心的培养.
(2)运动员年龄结构、身高及扣球高度状况.通过调查得出我校排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1.2岁,平均身高为164.5厘米,平均身高相对偏矮.平均扣球高度为258.5厘米,只超过网高为34.5厘米.从身高和扣球高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排球运动员身体条件较差,严重制约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教练员必须加强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
(3)运动员训练年限.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校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在1至2年内的占70%,比例最大,训练年限在3至4年的占23.3%,训练年限在5至6年的仅占6.7%,6年以上的没有.这些数据说明我校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很短,绝大多数运动员在高中阶段都没有接触过排球,只是进入高校后因为身体条件较好被教练选中才开始训练排球,有的队员虽然接触排球时间较长但并没有进行过正规训练.以上数据表明学校教练员在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表2 运动员训练年限
(4)运动员训练补助情况.从调查中得出,集训期间的训练补助相对较低,5~10元/天/人的占100%,这还是集训期间的训练补助,平时训练是没有训练补助的,这些训练补助是很难保证运动员参加日常训练的营养补给,这也影响了训练质量.大多数教练员表示会在比赛前自己掏腰包给运动员偶尔加餐,但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
1.3 我校排球队经费来源的现状
课余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训练经费是课余运动训练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学生运动员营养供给、身体健康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保证.高校排球队的经费一般包括比赛费用、场地维修、添置消耗体育器材,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补助、比赛奖金.经费的多少以及能否落实关系到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训练投入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目前学校拥有自己的专项体育经费,但经费数额不高,一般由体育系根据年度训练、竞技工作的安排情况,向学院申报专项经费金额,由学校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财政状况审批,专款专用.
从调查中得出校排球队的经费来源都是学校专项拨款,只有非体育专业队得到过社会和企业赞助,但赞助资金较少,只起到了补充作用,这说明学校排球队的经费来源渠道非常单一,市场化程度非常单一,我校排球队等和要的思想非常严重,不能利用市场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2 结论
(1)我校排球队训练时间不够,参加的比赛次数太少.巢湖学院校排球队运动员的训练次数、时间和训练的方法不合理,不能满足正常训练的需要.学校排球队训练的时间不能保证,每年的比赛机会太少,限制了高校排球队水平的提高.竞赛次数少也导致了我校排球队训练水平处在较低层面上.
(2)运动员奖惩制度不健全.巢湖学院校排球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普通大学生,本身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只是由于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的原因加入排球队.学校没有健全的奖惩制度,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3)我校排球队的经费来源单一,并且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排球运动的发展.由于没有经费参加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只练不赛,严重打击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3 建议
(1)增加训练时间和比赛次数.建议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改革完善竞赛制度,多举办一些竞赛活动,应尽快把安徽省排球联赛举办起来.各高校之间也应该多进行一些交流比赛,充分发挥竞赛的多种功能,增加我省高校排球运动员的参赛机会,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将训练和比赛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建立健全运动员的奖惩制度.要想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发放训练补助,获得优秀的比赛成绩时给予奖金,在评奖评优提干方面给予照顾,这样就能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质量,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3)形成多途径的经费筹集体制.必须将高校排球队推向市场,建立与之相应的运行机制,探索一条市场化、社会化的经费解决途径,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充分利用市场广泛招商,向学校,向社会,向个人形成多途径的经费筹集体制.
参考文献:
[1]中国排球协会.2001-2008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排球协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