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其方略
2012-02-15王淑荣张红梅
王淑荣,张红梅
(长春工程学院 社科部,吉林 长春 130012)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推行的是专业教育,特别是工程类院校,过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近些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2005“钱学森之问”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更多的关注高校的发展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的问题,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更要培养综合型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针对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工程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可以增加入学机会,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改善人口素质.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也出现一些社会化的问题.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发展,呈现重视专业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概念、内容、地位和作用、缺失的原因分析、途径和对策等方面.总体说,我国学术界对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第一,研究文献丰富,但系统研究不足.第二,实践形式丰富,但工程特色不足.大部分高等工程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形式也多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雷同,没有突显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
通过综合分析和对目前工程院校的调查,笔者认为,我国工程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程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
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本校以及周边工程类学校的调查,发现工程院校的立足点和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这些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思维方式单一,创新能力差.不但专业思想不牢固,缺乏职业道德,而且缺乏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熏陶下所具有的品格和人格修养,社会意识就会淡泊,盲目崇洋媚外.
1.2 社会大环境使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较为薄弱
在以经济建设为国家工作中心的大环境下,自然科学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学科.几十年来,社会上一直流行“学好数理化,行遍天下都不怕”.很多人认为,科学技术才是真才实学,人文社会科学就是“空头理论”.虽然很多工程院校认识到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并重视大力发展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状况,很难一时之间改变,因此工程院校人文学科的弱势地位仍然没有较大的改变.
1.3 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有待提升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高校年轻教师,也是在注重专业教育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较低.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他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会传达出对非专业课程的不重视,甚至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嗤之以鼻.而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师也是水平有限,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只重视业务水平的强化提高,对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无要求也无措施,因此,造成一些青年教师“师德”、“师魂”的缺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教学对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加上整个社会的这种浮躁的环境,使青年教师又不是很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呢?这是下去就是个恶性的循环.
1.4 工程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长期以来,工程院校比较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人文素质的教育常常被淡化和弱化.现在所谓的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也是仅仅把学分有限的通过选修课程来完成,教学时数极少,且没有教学目的,也缺乏对教学的要求和规定.只是盲目地追求开设人文学科的数目和在总课程中的比例,形式主义比较严重.这是典型的只重外在形式,而不重内在实质. 这些现象都是需要一些系统的工程才能得到解决的.
1.5 学校对人文课程经费投入不足
工程院校的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经费投入存在很大的差距,人文教育经费的不足,这使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出现种种弊端,发展缓慢.如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图书缺乏,使学生无法开拓视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图书的缺乏影响了科研的开展,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基本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同时存在从事人文教育的教师由于待遇低,受开展科研工作的条件限制,使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
2 加强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曾经丧失过两次历史的机遇:一次是当世界上许多国家从人文教育向科学教育发展的时候,我们却迟迟难以起步;另一次是当许多国家的著名学府在发展科学教育中冷静地保持了人文科学传统,并适度推进了通才教育时,我们却在相当程度上实施着重理工、轻人文的教育,且引进了原苏联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将工程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呢?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2.1 更新办学思维
就工程院校而言,开展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更新办学思维,这就要求改变那种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观念,改变那种片面按照市场的需要塑造现代大学教育的理念,明确地把大学教育目标规定为人格的培养和自身的完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改变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状况,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使学生接受充分而全面的培养,提高他的技术才能,更提高他人性的品质,把学生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因此,提高工程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学校领导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德、智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事和做人相结合的教育观念.转变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习是内化为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观念.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未来的设计者,不仅是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还是学生人生的榜样.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在工程类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任重道远.
首先,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丢掉“铁饭碗”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师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教师不仅要研究学问,而且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其次,学校要重视对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提高、进修访学等方式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第三,深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及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通过聘任制、选课制、教学评估、加强对选修课的统筹安排等措施形成教师竞争上岗、择优上岗、动态流动的新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聘用教师既要看文凭,也要重能力与实绩,更要重教学技能与教育艺术.
2.3 加强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
工程类院校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实践(包括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生产实践、课余科技和文化活动等.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可以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从自己的言行开始,将人文知识通过实践和体验,上升为人文精神;通过科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提高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长期形成的,又能有意识地作用于师生员工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凝练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生活方式,是有一定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首先要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和校舍建筑等都是现代大学人文、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开展以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学术讲座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主要有学术类、实践类、文艺体育类等,这些社团经常开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系列学术报告和讲座,每年还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比赛等.
2.4 改革单一的工科办学模式
加强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要变单一的工科院校为文理工管并举的综合型大学.要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学科均衡,文理兼顾.工科院校要必须有能力为学生开设大量人文课程,并保证课程质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自身的人文学科的发展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提高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涉及到很多领域,还存在许多难处:如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低;就业形势、用人制度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后遗症等,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2.5 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保障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从广义上讲,人文教育应该包含思想政治教育) ,二者都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这一目标.对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定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效能不容忽视,它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只有我们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来,他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去接受人文教育,感受人文教育,从而培养自己崇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人格.
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两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的结合. “两课”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从广义上讲,人文素质教育应包含“两课”教育;从教育目的看,“两课”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应为“两课”教育服务.因此,在“两课”教学中也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人文素质教育中应该尽量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也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开设科学史或学科史.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掘专业知识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不仅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学习生产专业知识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舜尧.关于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
[2]闫海波.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提高途径[J].苏州大学学报2005(5).
[3]陈少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