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专业学生嗓音疾病调查分析△
2012-01-11王革钟渠郑桃晓
王革 钟渠 郑桃晓
嗓音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职业用嗓者如声乐专业学生等患病居多[1]。目前普遍认为嗓音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过度发声或发声方法不当有关,此外与全身因素、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等[2]亦有关系,究其机理认为是发声运动中发声器官各部之间运动过度、失调和失误的结果[2]。为进一步了解声乐专业学生嗓音疾病发病情况,对其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比调查了从事声乐专业与非声乐专业的在校学生嗓音疾病的相关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样本大小参考既往声乐专业青少年演员嗓音疾病数据50.90%[3],根据单纯整群随机抽样样本率计算样本量的公式[4],n=400×Q/P,n为调查对象的样本量,P为现患率,Q=1-P,则此次调查最低样本量n=400×(1-0.509)/0.509=386人,此时样本阳性率的误差不超过总体阳性率的1%,可靠性在95%。本研究实际选择成都四所艺术院校中专门学习声乐的18岁及以上学生502人为观察组,其中男203人,女299人,年龄18~22岁306人,23~30岁196人;选择非艺术院校18岁及以上非声乐专业学生200人为对照组,其中男96人,女104人,年龄18~22岁132人,23~30岁68人。所有调查对象均排除气管、肺、胸廓、鼻与鼻咽等疾患。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刺激性食物嗜好、日常身体锻炼情况等均具可比性(P>0.05)。
1.2调查方法 为避免时间因素对调研结果的干扰并有利于同时进行嗓音疾病的诊断分析,采取在同一时期进行横断面调查的方式,选择9月份在学校集中调查。调查表采用复合问卷的形式,采用自我管理式调查[5],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病史、症状、局部检查等,由培训合格的调查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集中发给学生问卷,并对表格中内容逐一予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在填表过程中对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但不提供任何暗示,当场填写,当场回收。
所有调查对象均在学校卫生室进行咽喉部检查,会厌不能上抬声带窥不清者用纤维喉镜检查。根据诊断依据[6]确诊慢性喉炎(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嗓音疾病。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或t检验处理。总体率估计采用正态近似法。统计软件用SPSS13.0 for Windows。
2 结果
2.1两组对象嗓音疾病患病率比较 观察组嗓音疾病患病率28.49%(143/502)明显高于对照组(20.50%,41/200)(P<0.05)。
2.2两组对象之间嗓音疾病构成比较 表1显示两组对象之间急性喉炎和慢性喉炎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喉炎例数最多,其次是急性喉炎,而对照组则急性喉炎例数最多,其次是慢性喉炎。
表1 各组嗓音疾病在两组对象中的分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对象嗓音疾病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与年龄段分布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同组别比较,P<0.05;△与同组男生比较,P<0.01;#与23~30岁组比较,P<0.01
2.3两组对象嗓音疾病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与年龄段分布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P<0.01)及对照组女生(P<0.05),观察组中18~22岁年龄段患病率高于23~30岁年龄段(P<0.01)及对照组同年龄段(P<0.05)。
3 讨论
声乐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训练,若经常遭受与发声行为相关的职业性损害,违背嗓音使用指导技术和嗓音卫生就会导致发声器官的病理变化[7],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包括音色改变、声嘶、发音漏气和失音、喉部发干、异物感或发声时喉部疼痛等[8]症状,急性病变包括声带充血、水肿,甚至粘膜下岀血等,而慢性病变包括声带肥厚、小结、息肉等增生性反应[2]。因此调查声乐专业者嗓音疾病的发生情况,对声乐专业者尤其是年轻声乐专业学生的嗓音合理训练以及嗓音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结果显示声乐专业学生的嗓音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声乐专业学生(P<0.05),提示嗓音疾病在声乐专业学生中更常见。声乐专业学生中女生嗓音疾病患病率高于男生及对照组,18~22岁年龄段患病率高于23~30岁年龄段及对照组。可能原因为年龄小者声乐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尚没有掌握正确发声方法,缺乏嗓音保健知识等,而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女性生理有关,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声乐专业学生嗓音疾病的发生,对年龄偏小者及女学生更重要。
从生理学观点来说,发声本身对身体并非消耗,且能使声带张力增加,间域变宽[9],用正确良好的方法发声,不会导致嗓音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饮食及烟酒等不良嗜好、身体锻炼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的情况下,观察组慢性喉炎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声乐因素在导致嗓音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声乐专业学生如果发声方法错误,易使发声器官运动失调,尤其是方法不当的持续发高音易使声带受损,或者发声过度即超出本人音高、音强、音时以外的嗓音,亦会使声带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各种嗓音疾病。因此,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是预防嗓音疾病发生的关键,应了解错误发声方法和过度用嗓如不正确的呼吸、硬起音、强行扩大音域、发声时间过长等所造成的危害,此外,应定期做喉科方面的保健检查,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使损害降至最小限度。
流行病学调查中因样本含量较大,有时会因被调查对象拒绝接受调查而影响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因调查对象均为学生,居住集中,管理统一,其样本的质量与数量均得以保证,因而本研究所获取的资料具有一定真实性、完整性和代表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张念祖,张涛源.嗓音疾病及其综合治疗[J].山西医学院学报,1986,17:12.
2 冯葆富,齐忠政,刘运樨.歌唱医学基础[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184~213.
3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综合.嗓音医学综合报道[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2,17:42.
4 果永宽,王国臣,王策源.廊坊市区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6:189.
5 梅翠竹,齐玉龙,周纯先,等. 医学生控烟能力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518.
6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1~137.
7 发声器官职业病的劳动能力鉴定[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5,9:294.
8 吴学愚.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159~160.
9 张迺华.简明声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