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中“三大突破”的思考——基于广州市统计数据的分析

2012-01-10梁文政广州市统计局广东广州510

探求 2012年3期
关键词:广州市服务业广州

□梁文政(广州市统计局,广东 广州510 0 3 0)

努力在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以下简称“三大突破”),是广州市委、市政府“12338”决策部署中的重要一项,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试从分析2006年以来广州主要经济统计数据的角度,谈谈对“三大突破”的实施基础、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的认识。

一、广州具备实施“三大突破”的良好基础

2006年以来,广州市重点加快广州科学城(北区)产业带建设,推动广州国际生物岛、中新知识城、南沙新区等重点区域和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2010年,广州市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达14438.99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5327.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50%,比2005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底,广州市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8 8家。2006—2010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130.52亿元,比2001—2005年增长1.6倍。2010年,广州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04万人,比2005增长17.90%。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208 01件,比2005年增长8 8.9%。2006年以来,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996项。广州南车修造基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LG 8.5代液晶面板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获国家批准。2009年由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参与研发设计的我国第一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吨位级别的30.8万吨油轮“新埔洋”号出坞。2010年9月广州汽车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传祺”正式下线。广州市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电控、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等核心技术,促进动力传动、汽车模具、电子电器、电控集成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此外,广州市实施“三大突破”的良好基础还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服务业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加快发展服务业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优化。2006—2010年,广州市服务业年均增长14.4%,比同期的G D P增长快0.9个百分点,对G D P的贡献率为62.9%,服务业支撑作用强劲。2010年,广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已达6557.45亿元,占G D P比重达到61%,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同一时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 D P比重分别下降了0.78、2.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39.7:57.8变为2010年的1.8:37.2:61.0。

2010年,在广州市的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最大,增加值为1354.16亿元,占G D P的比重为1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二,增加值为8 60.45亿元,占G D P的比重为8%;其余依次是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776.31亿元、746.67亿元、670.53亿元,占G D P的比重分别为7.2%、6.9%、6.2%。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逐步成为服务业中的五大支柱行业。

(二)商业文化底蕴深厚,商贸商务类功能区发展成熟。广州历来是华南商贸中心,目前已从原有的上下九、北京路、环市东、流花路、沿江路等少数几个商贸商务集聚区发展到天河东部商贸文化区、番禺长隆—万博商业中心等都会级商业区;市区内环市东、东风路、天河北等区域商务环境日趋成熟。2006年以来,广州市充分利用会展业的优势,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中洲国际展览中心、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国际采购中心、保利世贸中心等六大专业场馆已逐渐完善。2010年,全市会展活动企业(单位)期末资产总计18 9.42亿元,全市拥有主要会展场馆1153个,全市各类办展机构在我市举办展览397场,接待会议4.26万场次。2010年,全市会展活动企业(单位)实现增加值35.52亿元。

(三)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实现先行先试。2006年以来,广州市政府编制了《广州市金融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广州市金融业的意见》、《广州市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实施细则》,提出了大力推进广州市保险综合改革试验、促进股权投资发展和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专项意见。2009年,广州市设立了全国首家私募股权交易所、农村产权交易所以及环境资源交易所等机构。此外,广州产权交易所联合省内21个产权交易机构成立广州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在实现珠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广州市金融系统还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积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近年来,天河北金融区趋于成熟,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广州科学城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广州的金融业有了飞跃发展,从2007年开始,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超过5%,成为新的支柱行业。2010年,金融业法人单位数为371家,从业人员8 6928人,比2005年增长42.2%,增加值670.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3.6%,占G D P增加值的比重为6.2%,比2005年增长上升2.4个百分点。

(四)积极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白云空港建设、广州港出海航道建设、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南沙江海联运码头以及广州火车南站等项目的建设;普洛斯、马士基、U PS、日本通运等一批国际物流企业入驻南沙和白云国际物流园区。2010年,广州地区民航共有105条国际航线、507条国内航线,连通全球五大洲的18 0个城市,其中国外通航国家和地区21个,国外通航城市59个。2010年,新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098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145.43万吨,跨入世界空港前15名。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4.1亿吨,成为我国继上海港、舟山港之后第三个跨入4亿吨行列的国际大港。2010年落成的广州火车南站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站场。截止到2010年底广州市共开通地铁6条线路,成为继上海、北京后第三座地铁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的城市。同年开通了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 PM)、国内首条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广佛线、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此外,穗莞深等10条城际轨道交通线正在建设中。

2008年以来,广州市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号召,加快产业“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步伐。2010年,广州—梅州、广州—湛江、广州—阳江三大共建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41亿元。“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布局,广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新加坡知识城、中国移动研发基地、北大明天软件研发基地、高科通讯软件研发基地等相继落户广州,使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着力打造枢纽型国际化信息港。近年来,广州市启动了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国际云计算中心等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建设,实施“天云计划”,大力推进智慧广州一页(市民个人主页)、一卡(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一台(公共支撑平台)和一城(天河智慧城)的“五个一”工程建设。2008年5月,亚太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亚太信息引擎”在广州全面落成启用,率先在国内实现无线宽带规模覆盖,实现“三网合一”。目前,广州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为0.946,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末,广州市固定电话用户601.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2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22.90万户,广州市互联网普及率达71.1%。

二、影响广州“三大突破”实施的不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上的不足。近年来,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较快,成绩斐然。服务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稳步上升,2010年达到61%,从业人数从2000年的202.3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97.7万人,从业人员比重从2000年的40.8%上升到2010年的50.4%。但这些指标只是2006年前世界平均值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相差10多个百分点(详见表1)。与亚洲邻近地区相比,广州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远低于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等地,香港在2007年已达到92.3%,澳门达到8 5.9%,日本达到69.3%,新加坡在2008年达到74.0%。2007年美国、英国和法国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已分别达到78.0%、76.0%和77.5%,而香港在2007年已达到8 5.6%,新加坡为76.2%,日本为66.7%,澳门为78.6%。

表1 广州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的国际比较

从产业内部结构上看,广州市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2010年只占36.6%),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从业人员较多。这表明广州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不高,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科技创新上的不足。2006年以来,广州市实施了科技兴市战略,科技投入资金不断加大。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较,广州市仍存在较大差距(详见表2)。2010年,广州市研发投入占G D P比重为1.79%,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六大城市中居末位,比最高的北京低3.71个百分点;广州市专利申请量2.08万件,在六大城市中居末位,比最高的苏州少5.64万件;专利授权量1.51万件,在六大城市中居第5位,比最高的苏州少3.1万件;获得重要科技成果68 2项,低于上海的2318项、天津2010项、北京1030项;广州市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1151家,少于深圳的3234家、北京的3129家。这表明广州市的科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整体竞争力仍然不强。

表2 2 0 10年广州与国内五大城市科技指标的比较

(三)金融业发展上的不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州市金融业的发展总量不断增大,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内主要城市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2010年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6.2%,低于深圳(13.6%)、北京(13.2%)、上海(11.4%)、杭州(10.2%)。广州市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州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相对较弱,核心竞争力、风险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广州金融业发展不平衡,银行业、保险业相对发达,证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不足,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三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仍相对缺乏。

(四)总部经济发展上的不足。按照国家商务部关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认定标准,截至2011年6月,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53家,而上海有305家,北京有8 2家。2010年,深圳R&D最大的前两位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投入R&D经费是同期广州市R&D最大的企业前两位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10.5倍。广州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匮乏、核心技术依赖国外、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等问题,成为制约广州市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这表明广州市大部分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知名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创新型龙头企业。

三、促进“三大突破”实施的对策

广州市产业结构还比较低端,未来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因此广州市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实现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加快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抓好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信息平台建设。

(一)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功能。以高端产业集聚高端要素,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广州市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和战略转型的新标志,重点发展研发服务、创意产业、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等七大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高附加值制造业为支撑、宜居产业为配套的产业结构,集高端产业、高端服务、高端人才于一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

(二)提升科技创新功能。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发挥科技资源丰富优势,努力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策源地,将广州市打造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创新基地和全球创新中心。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进一步构筑国际创新人才高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开发、培育和提升作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整合国家、广东省及周边城市的资源,扩大本地区在国内城市群中的影响力,有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南沙新区开发是推进产业转型、社会转型、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载体;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撬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全省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杠杆。要依托整个珠三角经济圈,利用外销和内向型经济结合的优势,打造以粤港澳合作为平台,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把南沙打造成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要借助国家新区的政策优势,贯彻以人为本、宜居优先的原则,抓好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交通枢纽建设、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沙与周边高速路、轨道交通的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打造南沙人才集聚优势。

猜你喜欢

广州市服务业广州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广州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