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陆高校航运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模式构建

2012-01-05牛文彬

航海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内陆航运专业

,牛文彬

(1.重庆交通大学 航运管理系,重庆 400074;2.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航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三所: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开设类似专业的还有武汉理工大学和集美大学等高校。航运管理本科专业主要是为港口、航运及其服务类企业培养中高层操作和管理人才,而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使得沿海高校相关专业在教学实践和就业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内陆开设航运管理及其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分别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主要城市,在生源和就业方面与沿海高校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内陆高校在航运管理专业建设方面不能简单照搬沿海高校模式,必须总结出适应自己发展所需的专业建设模式。当前,内河航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大批量的适应内河航运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这为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内陆院校开设此专业,因此,研究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的特色及培养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特点及机遇

1.生源偏内陆

与沿海高校不同,内陆航运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从大连海事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航运管理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来看,内陆中西部生源分别占38%和64%。内陆来的广大生源缺乏对水运的了解,身边也少有从事相关职业的亲戚朋友,普遍缺乏对水运的感性认识,在专业兴趣的培养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2.非优势专业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做支撑,来保持在该领域内的影响力。开设航运管理专业的沿海高校都是以航运特色立校的航运传统名校,他们较早设置了航运管理相关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航运管理也成为这些高校的优势专业,在招收生源和学生就业方面都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同时,航运管理专业成为这些高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师资、设备等软硬件上都给予大量的投入。由于航运管理专业学生大多从业于航运中高产业,学生入学成绩、就业率都较高,再加上学校的重视和投入,该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职业自豪感。

而内陆开设航运管理专业的高校,由于历史发展轨迹不同,不是以航运特色立校的高校开展航运管理教育的历史较晚,航运管理专业不能成为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在生源质量和毕业去向上和沿海高校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及学校给予的投入力度也很难与沿海高校相比。学生有很多是其他优势专业的调剂生源,对本专业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就业影响力较小,竞争力低,在学生和社会中尚未形成良好口碑,构成恶性循环,对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师资力量薄弱

航运管理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应当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沿海高校依靠地域、待遇、梯队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优秀高学历人才和一些已经做到航运企业高管的人才来校任教,给学生提供了提升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机会。与此相比,内陆高校不具有沿海发达城市的优势,待遇与沿海有一定差距,还远未形成航运管理教学和科研的梯队,很难招到与沿海高校同等水平的航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人才,师资力量薄弱。

4.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制造业加速内迁,以海运为主干的国际多式联运发展迅速,我国内河航运业迎来大发展的时代,内陆地区航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与沿海航运管理人才需重点掌握国际海运公约和规范、主要参与国际海运市场相比,内陆航运管理人才则需重点掌握以航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知识,主要参与内陆多式联运市场。沿海高校航运管理专业以国际海运为主,学生普遍缺乏对内陆运输方式的兴趣和深刻了解,大多不愿意到内地工作。内陆开设航运管理专业的高校大多涉及多种运输方式的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需求空白。

二、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与沿海高校航运管理专业相比,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也面临不同机遇,因此内陆高校在航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机遇制定培养方向和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合理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方针。对于内陆高校开设的航运管理专业,专业定位须依据当前的航运形势、地域特点等综合确定,而培养目标必须与当前航运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相一致。结合内陆高校自身特点,以及我国今后水运发展的形势,建议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将专业定位为具有鲜明内河特色的航运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未来以内河为主干的多式联运的领导者。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作为一种过程范畴,它具体体现在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谋划、设计、建构和管理等环节上,并且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

内陆高校在航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抓住航运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当前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等;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具备应有的知识体系,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环节等多元化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完成学生的培养。

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虽然目前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与职业院校学生一起到货代、物流企业从事操作性的工作,但高校在航运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应该与职业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职业学校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高校既要兼顾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塑造,特别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航运管理专业自身情况和内陆高校开设该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对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做到三个兼顾:航运管理专业虽属管理学,但从实践的角度看,也需具有较强的工学背景,因此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选择上注意工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的兼顾;航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先直接从事业务操作工作,待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会有更好的发展,但从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来看,需要将他们培养成未来行业或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注意业务操作和专业理论的兼顾;内陆航运管理专业,既需要与沿海航运管理专业一样掌握国际航运的基本规则,了解国际市场,也需要掌握以内河航运为主干的内陆多式联运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国际航运与内陆多式联运的兼顾。

其次是四个层次:在三个兼顾的基础上,建议将主干课程划分为四个层次,按照该层次安排课程顺序(见图1)。层次安排上注重前后课程的延续性,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严格控制课时。在专业课方面,要注重面向市场,及时作出调整。由于航运业受外界影响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航运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固守不变,应该根据对市场的选择适时调整,找到侧重点,抢占细分市场。

4.优化教学组织过程

内陆高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不具有优势,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来弥补这一缺陷。对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要学会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优秀师资,通过制定适合航运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规范教师的教学。对于专业课,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给教师提供机会到沿海航运院校取经,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老师水平。充分利用内河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优势,与有关机构联合搭建内河航运管理研究平台,为教师加深对内河航运的研究创造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校外的实习,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引进沿海航运院校优秀的教授、内陆及沿海有关专家作为本校的客座教授,定期走进学校给学生做报告和讲座,增长教师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图1 主干课程四个层次构成

三、结 语

本文从航运管理专业自身情况出发,结合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建设具体思路。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应该找准自身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培养航运人才。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兼顾实践与理论,把握课程学习的循序渐进,从基础入手,让学生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拥有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素质。内陆高校航运管理专业除了对学生的培养外,还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完善,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

[1] 袁炎清.应用型本科航运管理专业建设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 沈 甸.对航运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7).

[3] 梁海澄,杨 晋.浅析高职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水运,2010(11).

[4] 苏同江,李向力.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内陆航运专业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内陆移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