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及挖陇沟联合选煤厂原煤可选性的评定
2012-01-05李梅
李 梅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河北唐山 063012)
雷公山、挖陇沟两对矿井隶属于贵州世纪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原煤煤种为无烟煤,主要市场方向为电煤,供应给邻近的黔北火电厂(装机容量1200MW)和黔西火电厂(装机容量1200MW)。雷公山、挖陇沟矿井可采煤层有6层,可采煤层厚薄不一,加上矿井开采中顶、底板及夹矸的混入,使煤质波动大、原煤质量差,矿井原煤直接销售,难以满足电厂用煤要求(Qnet,ar>5000kcal/kg)。因此,雷公山、挖陇沟两矿井需要建设配套的选煤厂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同时选煤厂可生产市场价格高于电煤的块精煤产品(50~30mm洗中块、30~13mm洗小块)。因此,公司根据自身发展及产品市场的需要,为了满足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建设与雷公山和挖陇沟两对矿井相配套的1.20Mt/a选煤厂。
1 煤源及储量
煤源:选煤厂入选原煤主要来自雷公山、挖陇沟两对矿井。两矿井原设计能力均为0.45Mt/a,煤源不足部分外购周边地方煤矿原煤。
储量:挖陇沟矿井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开采其中的2、5、9、13、14、15共六层煤,开采深度为+1200m~+500m。井田范围内共有煤炭资源/储量为51000kt,其中:2#煤层平均厚0.89m、资源/储量7390kt;5#煤层平均厚0.84m、资源/储量6670kt;9#煤层平均厚1.39m,资源/储量12120kt;13#煤层平均厚1.24m,资源/储量8230kt;14#煤层平均厚1.24m,资源/储量5930kt;15#煤层平均厚1.69m,资源/储量10660kt。硫份>3%的资源量13320kt。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24182kt。
雷公山矿井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开采其中的2、5、9、13、14、15共六层煤,开采深度为+1200m~+600m。井田范围内共有煤炭资源/储量为68510kt,其中:2#煤层平均厚1.11m、资源/储量10060kt;5#煤层平均厚1.0m、资源/储量9730kt;9#煤层平均厚1.91m,资源/储量19770kt;13#煤层平均厚1.44m,资源/储量14540kt;14#煤层平均厚1.05m,资源/储量5330kt;15#煤层平均厚1.12m,资源/储量9080kt。其中硫份>3%的资源量15390kt。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32615kt。
2 煤质特征
2.1 煤层概况
挖陇沟井田位于黔西县北东部,隶属黔西县花溪彝族苗族乡和中建苗族彝族乡管辖,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06°18′00″~106°19′45″;北纬27°13′15″~27°18′45″。井田形状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形,南北长约5km,东西宽约1~2km,面积为7.503km2。
雷公山井田位于黔西县北东部,隶属黔西县花溪彝族苗族乡和中建苗族彝族乡管辖,其地理坐标值为:东经106°18′00″~106°19′45″,北纬27°16′00″~27°18′45″。井田形状大致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形,南北长约5km,东西宽约1~2km,面积约8.168km2。
挖陇沟、雷公山井田内的煤系地层同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黏土岩及石灰岩构成的韵律层组成。挖陇沟井田内的煤系地层厚150~190m,含煤13~17层,煤层累计总厚10.19~12.13m,平均11.29m,含煤系数6.23%;雷公山井田内的煤系地层厚160~220m,含煤13~17层,煤层累计总厚10.19~12.13m,平均11.29m,含煤系数6.23%。两井田可采煤层均为6层,自上而下分别编为2、5、9、13、14、15#煤,可采煤层总厚7.38~7.59m,可采煤层含煤率3.45%,井田内煤层倾角变化不大,一般为30°~34°,属倾斜煤层。两井田区内煤层顶板多数为页岩及泥岩,其稳固性均较差,开采时一般均需支护;15#煤层部份地段间接顶板虽是灰岩,但直接顶板为页岩,其稳定性也是较差的。煤层底板则多为黏土岩,遇水易产生膨胀而出现“底臌”现象。
2.2 煤岩特征
2.2.1 宏观煤岩特征
宏观煤岩类型:14#、15#煤层多由暗淡型煤条带组成,且含较多黄铁矿颗粒;9#、13#煤层多由半亮型煤条带组成;而2#、5#煤层则多由半亮及半暗型煤条带相间组成。
2.2.2 微观煤岩特征
本井田煤层的镜煤反射率,由上部煤层至下部煤层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说明煤的变质程度由上至下逐渐增高;显微硬度值亦显示下部煤层比上部煤层大,也说明煤的变质程度由上至下逐渐增高;煤的变质程度总体属无烟煤Ⅶ1阶段;煤的变质因素推测为区域变质。
2.3 物理性质
挖陇沟、雷公山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均呈黑色,沥青-玻璃光泽。外观2#、5#煤层多呈小碎块状,9#、13#煤层多呈粉末状,14#、15#煤层多呈片状。各煤层的容重为:2#煤层1.53t/m3,5#煤层1.54t/m3,9#煤层1.485t/m3,13#煤层1.57t/m3,14#煤层1.58t/m3,15#煤层1.58t/m3。
2.4 化学性质
2.4.1 水分(Mad)
挖陇沟井田可采煤层空气干燥基平均水分为1.12%~1.93%。其中,2#煤层水分最低,为0.06%~2.10%,平均1.12%;5#煤层水分最高,为0.47%~3.15%,平均1.93%。
雷公山井田可采煤层空气干燥基平均水分为1.43%~2.11%。其中,9#煤层水分最低,为 0.73%~3.01%,平均1.43%;14#煤层水分最高,为 0.97%~4.02%,平均2.11%。
2.4.2 灰分(Ad)
挖陇沟井田可采煤层干燥基灰分为21.02%~31.04%,属中灰煤~中高灰煤;其中,2、5、9、13、14、15#煤层的干燥基平均灰分,分别为:25.00%、21.02%、22.69%、21.59%、31.04%、27.58%。
雷公山井田可采煤层干燥基灰分为20.80%~30.50%,属中灰煤~中高灰煤;其中,2、5、9、13、14、15#煤层的干燥基平均灰分,分别为:29.24%、20.80%、22.65%、24.82%、30.50%、23.85%。
挖陇沟井田可采煤层浮煤干燥基平均灰分为12.37%~15.53%。雷公山井田可采煤层浮煤干燥基平均灰分为11.68%~16.63%。雷公山煤矿生产煤样浮煤(-1.5kg/L)干燥基灰分为8.29%,硫分1.38%,浮煤回收率仅有24.13%。
从灰分指标分析可以看出,挖陇沟、雷公山井田煤质波动很大,原煤质量很不稳定。
2.4.3 硫分(St,d)
挖陇沟井田可采2、5、9、13、14、15#煤层的平均硫分,分别为:5.04%、1.29%、1.52%、1.97%、4.75%、1.77%。
雷公山井田可采2、5、9、13、14、15#煤层的平均硫分,分别为:5.32%、0.80%、1.52%、2.03%、4.86%、1.99%。
从各煤层硫分分布来看,挖陇沟、雷公山井田2、14#煤层属高硫煤,其余煤层属低硫~中高硫煤层。
雷公山煤矿生产煤样原煤硫分为2.29%,属于中高硫煤。原煤中无机硫铁矿硫含量为1.69%,占全硫73.80%;有机硫含量为0.58%,占全硫的25.33%。鉴于硫分形态这种组成特点,说明煤中的硫通过洗选加工可以大大降低,达到有关产品质量要求。
2.4.4 挥发分
挖陇沟可采煤层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平均为7.10%~10.44%;雷公山可采煤层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平均为8.04%~10.92%。可采煤层挥发分属特低挥发分煤~低挥发分煤。
2.4.5 发热量
挖陇沟井田可采煤层发热量(Qnet,d)平均为22.61%~26.83MJ/kg;雷公山井田可采煤层发热量(Qnet,d)平均为22.61~26.83MJ/kg;可采煤层发热量属中发热量煤~中高发热量煤。雷公山煤矿生产煤样的发热量(Qgr,d)为21.64MJ/kg,属中发热量煤。
可以看出,挖陇沟、雷公山井田可采煤层煤质变化范围大,发热量不稳定;若不进行洗选加工,煤炭产品发热量等指标难以得到保证。
3 原煤可选性
3.1 煤质分析
挖陇沟、雷公山井田可采煤层原煤均属于无烟煤3#。原煤灰分以高灰分煤为主,中高灰煤次之。各煤层硫分属低中-中高硫煤,其中2、14#煤层属高硫煤层,硫的赋存状态以硫化铁硫为主。由于缺少相关煤质资料,采用具有代表性的雷公山煤样进行煤质分析。
原煤属3#无烟煤,灰分36.1%,为高灰分原煤,挥发分为6.84%。原煤中全硫为2.29%,为高硫煤。见表1。
表1 雷公山煤矿煤质检测报告表
3.2 筛分资料分析
自然级筛分试验报告表,见表2;破碎级筛分试验报告表,见表3;综合级筛分试验报告表,见表4。
由筛分表2、表3、表4可以看出:
1) 原煤灰分为36.10%、硫分为2.61%,属高灰高硫煤。而1.5kg/L浮煤硫分为1.38%,说明原煤硫份主要附着在高密度物内,在洗选降灰的同时,可以降低精煤和电煤的硫分。
2)+50mm粒度级含量为19.204%,灰分为47.11%,硫分为3.64%;可见矸石含量为5.476%,矸石含量和硫分均较高。
3)原生煤泥量为13.751%,灰分为23.63%,原生煤泥量不大,灰分较临近粒度级低,说明煤质易碎。
4)除13-6mm粒级含量为6.425%外,其余各粒级含量比较接近,说明原煤粒度分布比较均匀;随着粒度的减小灰分逐渐降低,说明煤质易碎。
5)-13mm原煤累计产率为48.76%,累计灰分为29.68%,累计硫分为1.86%,发热量为5134.1kcal/kg,已能满足发电用煤的要求,具备筛分末原煤不入选的条件。在后续工艺中,可以将-13mm筛下原煤直接作为电煤产品,简化选煤厂分选工艺系统,同时减轻后续煤泥水处理负荷。如果煤质变差,就将-6mm筛下原煤直接作为电煤产品。
6)破碎级各粒度级灰分均>45%,且硫分也较高,因此破碎级中-13mm粒级不能直接掺入电煤产品中。因此,后续工艺中,破碎级中-13mm粒度级原煤必须进入分选系统,降灰降硫后再掺入到电煤中。
表2 原煤筛分试验报告表
表3 破碎级筛分试验报告表
表4 综合级筛分试验报告表
3.3 浮沉资料分析
50~0.5mm原煤(校正后)浮沉实验综合表,见表5;入选原煤(校正后)浮沉实验综合表,见表6。由浮沉综合表5、表6可以看出:
1)50~13mm粒度级中,<1.5 kg/L低密度级产率为33.49%,灰分为11.64%,灰分较低;中间密度级,1.5kg/L~1.8kg/L产率占22.73%, >1.8 kg/L高密度级物产率为38.21%,灰分73.94%,高密度级和低密度级含量较高;
2)50~13mm粒度级,浮沉煤泥灰分为52.29%,高于50-13mm原煤灰分40.47%,说明矸石存在泥化现象。
表5 50~0.5mm原煤(校正后)浮沉实验综合表
表6 入选原煤(校正后)浮沉实验综合表
3.4 泥化试验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雷公山煤矿生产煤样矸石的泥化程度,贵州煤田地质局试验室进行了泥化程度试验报告,结果见表7。
表7 泥化程度试验报告
依据行业标准《选煤厂 煤伴生矿物泥化程度评定(MT/T1075-2008)》,500μm试验筛筛下物质量分数W500=10.07%>1.0%。根据泥化比可划分出雷公山煤矿生产煤样矸石泥化程度为:中泥化程度(MDW)。
3.5 可选性评定
入选原煤可选性曲线,见图1。
图1 入选原煤可选性曲线
经产品预测,当电煤灰分为30.86%(要求产品灰分<32%)时,浮物累计(洗中块、洗小块、
洗末精煤累计)灰分为17.40%。由入选原煤可选性曲线图1可以看出:当浮物累计灰分为17.40%,此时理论浮物产率为57.5%,此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74kg/L,δ±0.1含量(扣除低密度-1.50g/cm3计算)19.55%。依据煤炭可选性标准GB/T16417-1996,属中等可选煤。
4 结语
雷公山矿井、挖陇沟矿井及外购煤均为无烟煤,配套建设选煤厂是煤炭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1]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 雷公山煤矿《筛分浮沉试验报告》[R].2011.
[2]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贵州世纪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挖陇沟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R]. 2011.
[3] 贵州世纪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雷公山及挖陇沟联合选煤厂设计招标招标文件[Z].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