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辅助装置
2012-01-04周淑新葛军编译
周淑新,葛军(编译)
老年医学辅助装置
周淑新,葛军(编译)
辅助装置;老年;手杖;拐杖;助行器
残障和活动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手杖、拐杖及助行器辅助装置可增加病人支撑面、改善平衡、增加活动度和独立性,但是他们并非没有骨骼肌肉和代谢需求。大多数病人获得辅助装置时,从未得到过有关怎样使用装置的指导,所拥有的装置不匹配、损坏或高度不合适。选择匹配装置要取决于病人的体力、耐受、平衡、认知功能和环境需求。手杖使无力或疼痛下肢的重量再分布,通过增加支撑面改善稳定性,通过提供地面触知信息改善平衡性。拐杖有益于需手臂承重、前冲步态(前冲动作行走,又称为慌张步态)和平衡不良病人。助行器可改善下肢无力或平衡不良病人的稳定性,经增加支撑面和支撑病人体质量从而改善活动度。与手杖相比,使用助行器需更多的注意力,楼梯上使用较困难。手杖或助行器的顶端,应与病人呈站姿双臂放松放于两侧时其腕摺痕平齐。手杖持于无力或疼痛下肢的对侧,与对侧腿同步前行。医生需常规对病人的辅助装置做评估以确保高度合适、匹配和维护得当,就怎样正确使用装置给出指导[1]。
目前,美国社区约有610万成人使用活动装置,包括手杖、助行器和拐杖,年龄>65岁者占2/3。随着社会老年人及成人多发慢性病情况、残障数目增加,活动问题变得很普遍。>65岁的老年人中,用手杖者占10%,用助行器者占4.6%[1]。
临床主要建议[1]
1 辅助装置[1-2]
将辅助装置描述为增加病人支撑面,改善平衡和稳定性,或将下肢重量再分布以缓解关节疼痛或对无力或损伤的补偿。辅助装置使用目的:改善独立活动度,减少残障;延缓功能减退;减少照顾负担。用辅助装置病人报告增强了信心和安全感,增加了活动水平和独立性。用辅助装置还有生理学获益性,包括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循环和防止骨质疏松。不过,有质量不足的研究评价了辅助装置对活动度结果影响和跌倒预防。
2 手杖[1]
手杖可将无力或疼痛下肢的重量重新分布,通过增加支撑面改善稳定性,通过提供地面触知信息改善平衡。有自我报告表明,手杖与增强功能性能力和信心相关。虽然有几种手杖,不过,支持用某种手杖优于另一种的证据很少。
2.1 标准手杖标准手杖(见图1)或直手杖通常为木制或铝制,便宜又轻便。铝制手杖有可校正高度的优点。标准手杖有助于无需上肢承重的病人保持平衡。
2.2 鹅颈式手杖鹅颈式手杖(见图2)将杖身上病人的重量分布。鹅颈式手杖适用于间断需上肢承重的病人,如因膝盖或髋部骨关节炎疼痛出现步态问题的病人。
2.3 四脚手杖四脚手杖(见图3),即四方手杖,四腿提供了较大的肢体支撑面。病人用手时,其可自由站立,对偏瘫病人尤为适宜。不过,使用得当需手杖四点同时着地。
2.4 把手标准手杖常有伞把式把手,因手掌受压使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增加。猎枪式把手指的是与猎枪把手相像,扁平把手常见于鹅颈式手杖。猎枪式把手致使源于鱼际至小鱼际肌肉群全手压力分散,减小掌部压力,使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减少。也有手指或拇指凹槽特殊把手的手杖,需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3 拐杖[1]
拐杖可用于需用手臂承重、前冲步态或有平衡问题的病人。单拐可提供80%的承重支持,双拐可提供100%的承重支持。然而,用拐杖时需大量能量消耗,臂及肩膀力量,身体虚弱者及老年人不宜使用。
3.1 腋下拐腋下拐(见图4)便宜,并有助于承重步行,但用起来较累赘和困难。若拐杖使用不合适,可致神经或腋动脉受压。
3.2 前臂拐(洛氏拐)前臂拐(见图5)带有环绕前臂的套,远端把手,利于上肢偶尔承重。病人双手松开而拐不跌落,使用时不显笨重,尤其适合在楼梯上使用。
3.3 平台拐平台拐为全前臂提供了一个水平台,用其而非手承重。可用于肘挛缩、双手或腕无力或疼痛病人。
4 助行器[1,3]
助行器可改善下肢无力或平衡不良病人的稳定性,通过增加病人支撑面和支撑病人的重量以改善稳定性。不过,助行器操作较困难,致背部姿势不良,摆臂减少。与手杖相比,助行器需更多的注意力,难以在楼梯上使用。
4.1 标准助行器标准助行器(见图6)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助行器,但其致步态缓慢,因病人每步均需将其完全提离地面。可用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但用于下身体力下降虚弱的老年病人具有挑战性。
4.2 前轮助行器前轮助行器(见图7),也称两轮助行器,没有标准助行器稳定性好,但可保持较正常步态,为不能提起标准助行器者的较好选择。与标准助行器相比,前轮助行器可减少帕金森氏综合征病人的冻结步态(注:冻结步态为一种失能症状,常发生于帕金森氏综合征病人。神经学检查发现冻结步态常与不同程度的姿势不稳相关。冻结步态程度从突然运动受阻到完全失能[3])。
4.3 四轮助行器四轮助行器(见图8),常称助行车,适用于功能较好、无需助行器承重的病人。尽管四轮助行器容易推进,但其可意外向前转动致跌倒,为此有严重平衡问题及认知受损的病人不宜使用。带轮助行器常带座或篮子,为此很受欢迎,不过使用时需小心。应备手刹,在病人坐下前,将带轮助行车靠墙或其他固定物品。常用于跛行、呼吸系统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他们常需停止走动坐下休息。
5 选择恰当的装置[1]
表1列出了对不同装置的赞同及反对意见,列举了每种装置适合哪些医学情况的例子。选择恰当的装置取决于病人的体力、耐受性、前庭功能、认知功能、视力和环境的需求。图9提供了辅助装置的选择规则,根据病人是否需单或双上肢维持平衡或承重及此需求频次决定。若病人需长久承重,标准助行器为好,因其较稳定。若病人需承重帮助,但非长久,前轮助行器可满足此需求。有些病人不能再安全地行走或有严重下肢无力,轮椅为最好的选择。
6 病人指导[1]
6.1 校正高度和适度手杖或助行器的合适高度位于病人腕褶痕水平,测量时,病人直立,双臂放松放于两侧。在此高度握住装置,病人肘部呈15~30度角自然屈曲。腋下拐杖合适高度为腋下1.6~2英寸(4~5 cm)至地面距离,外侧2英寸,脚前5.9英寸(15 cm)。把手应位于肘部呈30度角屈曲位置。
用前臂拐杖时,肘部呈15~30度屈曲,当拐杖末端置于向外侧2英寸、脚前6英寸时,前臂套位于鹰嘴下1~1.6英寸(2.5~4 cm)。平台拐杖,病人站姿肘部呈90度角屈曲为合适高度,且测量前臂至地面的长度。
6.2 使用得当手杖持于无力或疼痛下肢的对侧,与对侧腿同步前行。用助行器时,双脚应在后腿或轮之间。用手杖或助行器时,姿势直立,不能向后或侧倾斜。病人拐弯时要花时间,不能将助行器提离地面。在楼梯上使用,单侧下肢受损病人上楼时先迈健侧肢体,下楼时先迈受损肢体。病人需记住这句话,“上用好,下用坏”。视频见:http://www.youtube.com/watch?v=fRn8ZZJMzno。
6.3 监护关注所有使用装置病人。医学专业人员应常规评估装置是否适用,评价手杖和助行器维护情况,包括检测合适高度及支架、轮子、接头和把手情况。若病人属于步态或平衡障碍、新残障或用装置困难者,应将其转至理疗师为好。
图1 标准手杖
图2 鹅颈式手杖,弯曲的把手有利于分散手杖上的重量
图3 四脚手杖,手杖有四条腿以增强稳固性
图4 腋下拐,拐高度要求拐与腋窝之间有足够空间
图5 前臂拐,与其他类型拐杖相比,使用要容易
图6 标准助行器,向前行走时需提起
图7 前轮助行器
图8 四轮助行器,虽然这类助行器比其他类型助行器容易使用,但可突然向前转,致跌倒风险增加
表1 辅助装置的比较[1]
图9 辅助装置选择规则[1]
后记:随着社会老龄化,多发慢性病情况、残障数目增加,老年医学辅助装置使用问题会更加凸显。医务人员特别是社区的医务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个体体力、耐受、认知功能、不同医学情况和环境帮助其选择匹配的装置,以改善平衡和稳定性、增加独立活动度;减少残障、缓解症状;增强病人的信心,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了解辅助装置的市场供应、材质及价格;就如何选择、安全使用、校正高度、维护装置,如何减少并发症风险给出专业性指导。力求给出的信息准确、适用、有可操作性,提高使用率。将病人功能获益最大化是关键。
1 Sara M.Bradley,Cameron R.Hernandez.Geriatric assistive devices[J].Amerian Family Physician,2011,84(4):405-411.published at http://www.aafp.org/afp/2011/0815/p405.html.
2 NINDS.Carpal tunnel syndrome fact sheet[Z].published at http://www.ninds.nih.gov/disorders/carpal_tunnel/detail_carpal_tunnel.htm.
3 Achiron A,Ziv I,Goren M,et al.Primary progressive freezing gait[J].Mov Disord,1993,8(3):293-297.published a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8341293.
R 592
B
1007-9572(2012)02-0359-03
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
辅助装置并非无注意力、神经运动和肌肉骨骼的要求,恰好与跌倒及损伤关联。虽然用某辅助装置仅是肌肉无力或平衡障碍的标志,但辅助装置本身也会增加跌倒风险。提起或迈步动作可致生物机械力失稳,控制装置使注意力分散而致失衡。此外,恢复平衡中,装置可干扰肢体运动。辅助装置对上肢关节重复加压可引起肌腱病、骨关节炎、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从前臂发出入手掌,受到挤压可发生腕管综合征,引起一组症状和体征。手掌或手指尤其是拇指、食指及中指出现烧灼感、麻刺感或瘙痒麻木感。有些病人即便轻微肿胀或无肿胀也会说感觉手指无力或肿胀。握力减退、握拳不能、难以抓握小东西或做手工活、冷热感觉缺失[2]。
大多数人未得到过怎样使用手杖的指导,有70%的手杖存在缺点,损坏或高度不正确。有研究表明,获得辅助装置的大多数病人,只是从家庭或朋友那儿了解一些使用信息。仅1/3的病人获得辅助装置时得到了医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仅有20%接受了怎样使用的教育。评估辅助装置识别出的半数以上的问题为:高度不合适(太高)、维护不良(包括橡皮垫或把手松动)以及姿势或使用不正确(包括不恰当步态或装置持于错误的一侧)。因辅助装置使用不当及训练不足,导致近30%~50%的病人接受装置不久就停用了。适合装置的选择及医学专业人员的教育,对有效地增加活动性、减少残障是重要的[1]。
2012-01-12)
(本文编辑:闫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