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境顺应的角度看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

2012-01-04,张

关键词:语体语篇语境

郭 滨 ,张 莹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

从语境顺应的角度看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

郭 滨 ,张 莹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

名词化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语言现象,但从顺应论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的不多。结合诸多例证,从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的原因。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是客观顺应科技语体特征,主观顺应作者和读者心理状态的一种语言策略。

名词化;科技英语;语境顺应

名词化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戴维·克里斯特尔认为名词化“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1]。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法过程的名词化不仅指语义层面上的名物化投射在句法层面上的结果,更指语篇层面上谋篇布局的过程。针对名词化,各主流学派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描写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根据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名词化简单看成句子中有意义的名词词类,只关注于语法形式的差异而忽视了意义。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则将名词化看成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操作从深层结构转化成表层结构的结构精炼过程[2],在句子层面上关注动词词组和相应的名词性词组的相同之处,忽视了其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脱离了语境因素,在名词化的形成问题上缺乏足够的依据。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认为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深化了名词化的语义特征及文体功能,但忽视了其是一种有意识的、动态的语言选择活动,与语言使用者的偏好和内在因素有关联。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注意到名词化的使用或理解是一个动态的、有意识的过程,从概念化角度解释了语言理解机制,却割裂了语言现象与现实应用的联系。国内学者也针对其隐喻功能、语篇功能、限制以及文体特征[3-12]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然而,名词化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名词化的动态使用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书面英语中大量选择名词化出于怎样的考虑?本文试图把名词化置于语言选择、使用的动态过程中,从语用的角度,从语境顺应的角度挖掘出科技英语中使用名词化的深层原因。

一、顺应论及语境顺应

语言顺应理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于1999年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来的。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地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13]。语言的选择与顺应“形影不离”,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和结果[14]。在语言选择方面,来源于Darwin的进化认识论,而顺应方面则是受Piaget的认知心理学中的“适应”观点影响。该理论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维氏强调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的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13]。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驾驭语言、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进行沟通正是利用了语言这一特性。

语言的选择过程是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某种顺应[13]。语言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语言顺应语境,或语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顺应[16]。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即客观语境,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及线形序列三个方面,在选择语言形式时主要指顺应语体差异;交际语境即非语言语境,包括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社交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作者和读者),而物理世界指时空关系,在科技语篇中影响较小。在顺应论框架下,可以将语言与语境顺应关系粗略地描写为图1所示的连续过程:

语言形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本身,不仅提供了一系列语言形式,包括各种语音、词汇和句法形式,而且由语言使用者(作者)在顺应特定的语体功能,顺应作者和读者的心理状态基础上选择。语境因素的改变影响着语言形式的选择,同时语言选择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语境。作者选择不同语言形式,凸显的重点不一,读者提取或构建的语境受到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的认知语境。

图1 语言与语境顺应关系图

二、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的语境顺应性

语言的选择体现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可能的层次上,包括音系、形态、句法、词汇和语义等。名词化顺应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是顺应书面英语中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的一种语言策略,是不断选择、反复商讨和动态顺应的结果。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的选择一方面是客观顺应科技语体特征,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对交际双方(作者和读者)心理状态的顺应。

(一)客观顺应:对语体特征的顺应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具有客观、正式、精准等语体特征。语言使用者只有在选择具体的语言形式时顺应语体要求,才能塑造出专业的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而大量使用名词化是实现顺应科技英语语体特征的有效手段。

1.顺应客观性特征

客观性是科技语篇的一个重要语体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体裁,科技语篇阐述的重点是科学发现或科学事实。为了客观的反映事物,往往要求文章中弱化人称,避免掺杂作者个人的主观意思。名词化可以通过删除情态成分、模糊时间或掩盖参与者实现这一点。例如:

(1)Restrictions require a minimum monthly repayment, at present 5 percent of the balance outstanding.条例规定要求每月最低还款金额为目前每月偿还余额的5%。

(2A)One of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world marketplace concerns the currenc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2B) The world marketplace is changing,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nges concerns the currencies in which international trade is settled.世界市场正在变化着,主要变化之一涉及国际贸易用于结算的各种货币。

(1)中可以看出体现主观性的小句主语“we”在句子中消失,通过动词restrict和repay的名词化形式restrictions和repayment,即体现了to restrict和to repay的过程,又映射了动作的参与者。(2A) 中的名词化“change”体现的过程暗含已经完成、不因参与者而改变的意味,而(2B)中的“is changing”、 “is settled”表示过程仍在持续。相比之下,(2A)更倾向于描述客观结果,避免主观性。名词化的使用能有效实现语义表达客观、严谨的要求,顺应科技语体的客观特征。

2.顺应正式性特征

科技语篇,尤其是科技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15],这些特点都与科技语篇的正式性特征密切相关。语篇类型的正式程度取决于语音和语法,更取决于词汇。王晋军曾对名词化与语篇的正式程度进行研究,指出科技英语中名词化比例达到72.6%,仅次于法律英语之后,远高于小说、童话寓言中的比例[6]。名词化通过删除与动词相关的语气和情态等因素,使语言趋于正式。名词化使用频率顺应文体的正式程度,例如

(3A) Scientists are confident about the formation of coal, but they do not seem so sure when asked about oil. 科学家对煤的形成一清二楚,然而论及石油时,他们似乎就不那么有把握了。

(3B) Scientists are confident about how coal is formed, but they do not seem so sure when asked about oil.

(4A)Experimental findings suggested theoretical inadequacies.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上的不足。

(4B)We did some experiments and what we found made us realize that the theory was inadequate.

(3A)使用名词化formation代替了(3B)中的is formed。它模糊了动词的时间因素,给人笼统的、既定事实不可改变的印象。(4A)中用findings、inadequacies代替动词found、形容词inadequate,掩盖参与者和过程动词,用两个名词短语experimental findings和theoretical inadequacies重新组合(4B)中语义零散、逻辑不严密的小句,使表达顺应科技英语语体特征,显得更严谨、更规范、更正式。

3.顺应精准性特征

科技英语要求表达确切、严密,常常需要对描述的事物定量,而动词和形容词不能直接量化,名词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

(5A) Last year alone we made 17 major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toward making our 77 Rabbit even more perfect. 为了使我们生产的77款大众Rabbit汽车质量更高,仅去年一年,我们就进行了17项重大的改进。

(5B)Last year alone we changed 17 major things and improved our 77 Rabbit even more perfect.

(6A)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revealed a number of female/male differences.通过分析对问卷调查的态度,揭示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

(6B)When we analyzed the responses to the questionnaire, we found that the female students’views were different in a number of ways from those of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例(5A)、(6A)中通过名词化将change、improvement和difference的数量突显,将动词要表达的量准确化、严谨化,给人一种精准、不容置疑的感觉;而(5B)和(6B)数量概念淡薄,表达欠妥,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违背了科技英语精准性特征。

(二)主观顺应:对交际双方心理状态的顺应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不仅能有效地顺应了科技语体特征,而且是顺应交际双方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

1.对作者谋篇布局的顺应

名词化隐喻实现“主位一述位”衔接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名词化隐喻从前句述位中的某个内容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3]。将前句述位中体现过程的动词及与该过程相关的其他成分名词化,作为下句中的主位从而实现衔接与连贯,顺应科技英语作者注重逻辑连贯性和表达明确性的要求。例如:

(7)…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armature correction system was studied so that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vibration table could be finally corrected.The study shows,gas cell stiffnes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entrifugal machines and the graph of amplitud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will move to the right when air pressure in one of the gas cells is fixed. …对气囊动态特性进行研究,以便对振动台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表明,当固定气囊一个气室的气压,气囊的刚度随离心机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右移。

(8)A flower cannot produce seeds until it is pollinated and its ovule fertilized. Pollination is the transfer of pollen from the male parts (stamens) to the female parts (stigmas) of a flower.花朵受粉并且其胚珠受精之后,才会结籽。所谓受粉,指花朵的花粉从雄蕊到雌蕊的传递过程。

使用名词化是实现英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7)中第一句表示过程的动词study以及(8)中第一句位于述位的动词pollinate分别名词化为study和pollination,在第二个句子中充当主位,重复第一句的主要内容,使得两个小句之间新旧信息衔接紧凑严密,层次分明,成为连贯的语篇。

2.对读者获取信息的顺应

名词化通过小句整合,“将小句通过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的方式,使表过程的动词或表性质的形容词具有名词特征,从而减少及物性小句,使自然语义句的信息密度增大”[17]。这与读者期望在等量篇幅下获得较多的信息的要求相符。例如:

(9A)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taking measures to reduce their ratio of nonperforming loans to improve risk controls. And it does not surprise many experts.

(9B) The reduction of the ratio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sk control did not throw up many experts’surprises.中国商业银行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而降低不良贷款的举措并未使许多专家吃惊。

(10A)It is obvious that electronic telescopes are superior to optical telescopes.

(10B)The superiority of electronic telescopes to optical telescopes is obvious. 电子望远镜相对于光学望远镜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名词化可以将小句“打包”成词组,减少动作的执行者、事件的原因及结果、各类修饰语等附加成分,以更精练的语言优化语篇信息配置。对比上述例句,不难发现两组例句句子意思相似,但句子结构迥异。(9B)运用名词化后,复合句变简单句,原来需要用的两个小句被“打包”成一个,减少了小句数量,结构紧凑,同时将reduction看作既成事实隐蔽传递,单位小句的信息量增加。(10B)中采用superiority使从句变为简单句,在使语言表达更精炼、更经济的同时,将superiority突显,不仅符合作者意图,更极大地满足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愿望。

[1] 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 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240.

[2] Chomsky, N. Language And Mind.[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68:107.

[3] 范文芳.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1999,(1):9-12.

[4] 郭建红.论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J].外国语文,2010,(2):77-79.

[5] 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晋军.名词化在语篇类型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03,(2):75-77.

[7] 刘国辉,陆建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9-21.

[8] 缪海涛.英语名词化限制的认知功能研究[J].外语学刊,2010,(3):47-49.

[9] 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10]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11] 李丙午,严静敏.科技英语的名词化结构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 (1):5-7.

[12] 叶 新.科技英文名词化与汉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3):63-65.

[13] 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55-61.

[14] 谢少万.也评“顺应理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9-12.

[15] 李兴昌.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16] 谢少万.顺应理论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6-28.

[17] 胡壮麟.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1): 2-8.

Analysis of Nominalization in 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ual Adaptability

GUO Bin, ZHANG 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China)

Nomi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henomena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T), but its com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are relatively spa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ual adaptabi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of using nominalization in EST, and eventually concludes that using nominalization in ES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which adapts objectively to stylistic features of EST and subjectively to the mental world of writers and readers.

nominalization; EST; contextual adaptability

H315.9

A

1673-9272(2012)02-0154-04

2012-02-11

郭 滨(197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法学。

[本文编校:杨 灿]

猜你喜欢

语体语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汉语语篇语体特征研究新拓展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评述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