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题公园多元化主题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

2012-01-04胡希军

关键词:主题公园多元化景观

周 璐,胡希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论主题公园多元化主题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

周 璐,胡希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主题公园是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多元化的主题特色是实现主题公园区别化的关键要素,景观营造是体现主题的直观方式。在对主题公园及多元化主题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叙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元化主题的景观资源特征,结合目前主题公园主题的应用情况,从资源环境、区位选址、游客需求、主题建构四方面较深入探讨了主题公园景观营造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主题公园;多元化主题;景观营造;基本原则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主题公园模式从国外引入并逐渐在中国兴起,个别成功案例从中获利的现实驱使众多投资商纷纷效尤,这使得国内主题公园存在建设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开发规模过大等问题。因此,主题公园多元化主题景观营造的研究对于因过度地文化复制和文化移植所造成的主题公园主题思维、景观特征、景观意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对主题公园的研究较多,涉及旅游开发管理类、城市规划类、园林景观设计类、经济类等,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公园的概念、特点、理论依据、类型划分、影响因素、开发模式、经验总结等诸多方面。文章分析总结了主题公园多元化主题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以期对今后主题公园在主题立意、特色开发及景观设计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主题公园及多元化主题

1. 主题公园

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举例论证、类比推理等研究方法总结了主题公园的相关概念特征,如冯维波[1]、保继刚[2]、魏小安[3]、董观志[4]等人从主题特殊化、游客需求度、休闲娱乐化、商品产业化等角度理解了主题公园的理论概念与功能定位。

《公园设计规范》对公园有明确的定义: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5]。主题公园在具备一般性公园特征的基础上,以某一独特的主题思想、景观特色、环境氛围贯穿园区上下,营造出一个既具有公园游赏娱乐的功能,又具有特殊的园林意境与环境特征的休闲娱乐空间[6]。

2.多元化主题

“多元化”相对于“一元化”而言,意味着由更多的、有益的、可辨认差异性的个体构成,其显著的特征——在主体相同的前提下,个体与个体间存在差异。

多元化主题是由旅游需求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以及旅游资源的丰富度与差异性决定的,可将其理解为“以区域特征和资源条件为依托,并利用该类优势将一般性主题转换为具有特性的、不可替代的新主题。”它既体现了主题公园对主题形式、旅游资源的多元选择,又符合不同类型旅游者兴趣爱好的多样性选择。

二、多元化主题景观资源

李长君认为:“景观是某种视觉对象,能使人产生愉悦感、新鲜感,或者具有特定的人文意义……景观具有图形性和象征性,能够清楚地表示出特定的功能内容和特定的思想感情——人为环境的物质和精神功能。”[7]作为主题公园,景观营造重在向旅游者传达直观的视觉感受(表象的直接体验)以及通过视觉传达的进一步深入后所转化成的精神体会(内在的间接体验),使环境参与者与环境产生共鸣。

旅游区域的主题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积淀的表达符号,是能够充分地展现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最佳场所,是使旅游者提升对城市整体感知意向的传播媒介。而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旅游主题,是避免凭空虚构、主题模仿的根本,具有不可替代性(见表1)。但从我国已建主题公园主题的应用情况来看(见表2),主题立意的主流基本偏向于人文景观资源类型,其民族文化、地方历史、异国文化、文学著作、历史人物、童话幻想、科技应用、民间艺术的题材数不胜数。由于当前社会的浮躁心理及功利性,内容形式广博深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类型以及颇具开创性的综合型景观资源类型的采用却少之又少。

表1 多元化主题景观资源分类

表2 当前我国主题公园主题定位情况说明

三、主题公园多元化主题景观营造原则

如何打乱目前我国主题公园多、乱、俗的恶性循环,改善主题重复率高、选题面狭窄的现状,需着重把握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 资源环境需特色明显

主题公园的主题立意必须以该园区所在地域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城市自身的资源优势为背景或以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特色文化共享为思考方向。这类资源主要有人文精神或地域景观,如东部渔猎、西部放牧、南部热带风光、北部冰天雪地等[8],并且主题选材需尊重人类与自然界间的伦理底线,不以违背规律性的盲目开发为最终目的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目前,我国的主题公园分布状况与资源配比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以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为主,集中分布了大中型机械性、高科技性及世界著名风情特色主题园区;以历史久远的中小型城市为次,涵盖了部分乡土民情、盛产物资、寺宇庙堂等在内的主题景区;以自然资源储备丰富的小型城镇、城郊(近郊、远郊)为辅,包括农务体验、林园观光、湿地风光、农业文化等主题部分。

由于大型城市已发展成熟,全球化使其城市形象趋于一致、地域特色所剩无几,因此,在定位主题时通常选择移植国外的、能够吸引更多不同地域的旅游者的人文景观题材,这使得主题更倾向于国际化、高端化,最终出现了距离感不断上升、游客年龄层落差较大、物质与精神难以融合的负面影响。但就中小型城市、城郊及乡村地区而言,因其较为完整地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地方特色资源内容丰富、复杂多样,以其长久的自然演化及人脉传承为其他资源所不及,其景观具备有历史延续性和自然生态性,这种独特的、多样化的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兴趣的多样性。

2.区位选址需界线明确

主题公园的区位选址除考虑客源市场大小、经济收入水平、人口素质高低交通便捷度外,限定区位边界、明确区位特质是使多元化主题保持独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将连续地、无个性地空间用边界进行隔断,使主题公园变为具有独特个性与特殊意义的场所。当然,这类边界并非实体构筑物,而是在各个区域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化和人为影响所形成的场所特质和文化精神。

通常边界限定的场所间既有明显的界限,又存在相互的交融。在地理分布上,一般可将区位划分为城市、城郊(近郊、远郊)、乡村三部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经济结构呈现蔓延性发展态势,这种趋势不仅给各地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城市、乡村及城郊区域产生交叉,从而导致了边界逐渐模糊,造就了空间环境的异质性和多样化特点(见图1)。城市区域游客类型多、人文资源丰富、开发条件成熟,通常能够容纳现代感强、科技含量高、题材新颖独特的主题公园。乡村区域交通较为不便、自然资源丰富但形式单一、开发条件有限,通常能够容纳对季候性要求高、体验性强烈、注重自然风光题材的主题公园。城郊区域或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边缘区,向上吸收城市人文特质、向下积淀乡村自然景观,资源类型丰富、极具开发潜能,通常形成依据地域特色吸引的主题公园。

图1 区位边界关系

3.游客需求需精准到位

游客作为主题公园的活动主体与静止的空间环境构成了统一整体,一切心理活动、行为需求都在这一整体的约束下发生变化。由于游客个体间存在民族、区域、心理、年龄、职业、文化、性格的差异,实现游客与环境的共鸣需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特定群体的需求。

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可分别在“个别主题”和“同一主题”中实现。“个别主题”是具有不同主题特色的多个主题公园。一方面,根据地理因素和资源分布,遵循游客个人的兴趣爱好而有目的地、专门地选择某一类主题公园;另一方面,根据游客出游的初始目的,为满足自身的好奇心而随机地、需求模糊地选择某一类主题公园。

“同一主题”是以某一主题特色为支撑的主题公园,这就需要综合考虑游客不同的行为心理。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倾向于探索寻觅、刺激惊险的空间氛围,女性则更倾向于追求趣味、时尚新颖的空间氛围。从地理位置来看,本地居民或游客更希望接触区别于当地特色的旅游空间。从生理状况来看,14岁以下的儿童偏爱娱乐性强、参与度高、游乐设施完备的主题空间;15-24岁青年对有创意感、体验度高、知识丰富的主题空间较感兴趣;25-34岁、35-54岁的中年人适合主题品味高、环境质量佳的主题空间;55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宜于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交流对象的活动空间。从文化层次来看,受教育程度高的游客易接受新新事物、能较深入地感悟精神文化内涵,过于直白、不经推敲的主题文化通常难以满足其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游客要求主题空间要素浅显易懂,通常容易实现其需求。从游憩习惯来看,专注于玩赏与探索的游客更欣赏韵律感强的流线型空间,而旅游目的单一的游客则较倾向于简练、直观的空间组织形式。对于弱势群体而言,设有无障碍通道和安全保障设施的环境更受其青睐。

4.主题建构需内涵深刻

主题公园与同类型旅游景区的最显著差别在于其主题对公园内部的景观营造风格具有根本指向性,如何构建具有可行性和持久性的主题,深入挖掘主题内涵是关键。

从主题范围来看,对单一型的主题的构建可以本土文化和象征性元素等为基础,这种历经更迭而最终沉淀的文化内涵能够使游客深刻感受主题空间的亲和力;复合型的主题可以某一主题为基调,为扩充主题范围而吸收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从而使主题内涵更加丰富。

主题公园的主题建构必须以体现真实性为前提,或是反映时代特征的场景再现,或是与社会发展、生活现状息息相关的积极面貌,这种与游客的切身诉求密切相关的主题才是最具有存在价值和深刻内涵的主题。

结 语

主题公园的规划建设担负着为人们创造美好环境与精神寄托的使命,是为社会创造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场所,是使地域性文化特色继续传承和发扬的最佳媒介,如何使主题公园更具存在价值与意义将是一个与时俱进、探索不止的课题。

[1] 冯维波.关于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策略思考[J].中国园林,2000,(03):23-25.

[2] 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J].建筑师,1996,(06):4-21.

[3] 魏小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东:广东旅游出社,1999:232.

[4] 董观志.主题公园发展的战略性趋势研究[J].人文地理,2005,(02):43-47.

[5] 王 宁.论主题公园的开发操作[J].城市规划汇刊,1999,(06):59-63.[6] 徐 静,王万喜.我国主题公园研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10):2900-2901.

[7] 李长君.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简析城市设计中城市景观要素[J].华中建筑,2000,(02):91-93.

[8] 陈 宇.论观光农业园规划的原则和手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0,(02):298-300.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me Diversifica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me Parks

ZHOU Lu, HU Xi-ju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 China)

Diversified themes of the theme park embody the diverse choice of the theme park to theme the form of tourism resources, but also to conform with the diversity of choi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ts interests.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the positioning theme of China’s theme park, when creating a diversified landscape theme park, we should follow four principles: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need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the site location needs clear boundaries, the needs of tourists need to precisely place, and the theme construction needs profound meaning.

theme park; theme diversifica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basic principles

K901.7

A

1673-9272(2012)02-0142-03

2012-02-29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风景园林学”(编号:湘教发[2011]76号)。

周 璐(1987-),女,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

胡希军(1964-),男,浙江东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景观生态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

[本文编校:易雪玲]

猜你喜欢

主题公园多元化景观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景观别墅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主题公园欢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