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工作进展

2012-01-04刘振喜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4期
关键词:维斯特文献学类目

蒋 颖 刘振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732)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工作进展

蒋 颖 刘振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73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公布了近百种学科名词。审定和规范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是完善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提高整理和保存文献的水平,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度重视和专家们的积极参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尚未成立时,已设立课题组开展此项工作,并于2010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了课题组的基本任务、时间安排、工作流程。此后又召开了7次研讨会,确定了基本的类目及名词,共计5212个。此阶段所收录的名词大致按照一级类目、二级类目排列,二级类目下的名词没有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编排,因此后来课题组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在此期间,专家们已注意到一些问题,如: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等学科内部交叉、重复较多,应用性较强;有些分支学科名词很多,也有部分分支学科名词较少等等。

2010年9月,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会上对初步的名词方案进行了讨论。会后,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要求和专家意见,借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5版的类目设置,提出了新的名词框架体系。后经北京地区部分专家共同探讨,对框架及类目名称进行了修改,对有关名词也进行了增删,形成了较合理的名词框架。

表1 一级类目及条目数

2011年7月,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规范化研讨会在京召开,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京津地区委员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体系结构和具体的类目名称、名词定义的撰写方法和分工等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讨论。会后,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重新进行了调整。将框架体系中的一级类目确定为8个,总计3576个名词。最后确定的一级类目及条目数如表1所示。

同2010年成立大会时相比,会议对术语体系的框架结构主要做了如下调整:

(1)“数字图书馆”原为一级类目,但是相关的很多内容,如知识组织、信息检索等,都有专门的类目,因此将该类改为“现代图书情报技术”;鉴于该类目所收词条数很少,仅几十条,因此将它作为二级类目归入一级类目“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之下。(2)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要求,其他学科已收录而在本学科中没有新的意义的名词不收,因此,删掉了计算机、网络等二级类目,仅保留了与本学科联系密切的部分名词,如语义网等。(3)编辑出版学科的相关内容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完成,因此删掉了这个大类及大部分词条,仅保留了与版本有关的词条,分别归到相关的类目中。

此外,与会专家还对名词收录、编排和定名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1)确定了有关交叉学科名词的划分标准。以目录学与信息组织—编目类目为例,“bibliography”一般入目录学;“catalog”一般入信息组织—编目;以文献,如书、光碟等各种载体为基本单位的,入目录学;揭示文献内容信息的,入信息组织—编目。(2)对部分基本名词进行了定名。如,以“**信息”为规范名,以“**情报”为又称或曾称;而至今仍广泛使用的固定用法,如“竞争情报”仍作为规范名使用;类似于“参考咨询”和“参考咨询工作”的词条,以“参考咨询”为规范名。(3)增补了一批名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编纂的《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和周文骏主编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补充了一些名词,特别是补充了一批原来收录较少的情报学名词;根据王知津教授对竞争情报相关词条的梳理增补了一批词条,经集中讨论,竞争情报词条数从55条增加到176条,目前总计词条数为3697条。

2011年8月,课题组确定了词条撰写标准,并给撰写单位安排了各自的工作任务。由课题组向各专家发送名词条目撰写说明、名词样例、关于名词的定义等文件,以便参照进行。截止到2012年4月15日,课题组共收到7个撰写单位发来的2829条名词(包括中文名、英文名、异名、定义)。

2012年4月16—18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各撰稿单位工作进展,研究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布置下阶段工作。黄长著主任在会上强调,在下一阶段的词条撰写和审定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重要概念不遗漏;重要解释无失误(关键性解释不允许有失误);外文翻译信达雅;体例风格要统一。会议上专家们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了工作经验,同时就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建议,制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会议决定:(1)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课题组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新制定工作单和词条撰写说明。(2)由课题组与各承担单位保持联系,已经交稿的单位可根据新的要求修改完善,尚未交稿的单位按照新的要求完成词条撰写任务。(3)在前阶段词条撰写过程中,各单位都意识到需要增加或删除部分词条。各词条撰写单位可自行把握词条增减的幅度,可将需要增加的词条汇总报给课题组,先由课题组查重,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需要删除的词条则应单独保存,设立“存疑词”词库,留待成熟之后再收。(4)关于词条外文翻译问题,可先由专家拟定初稿,最后由课题组把关。(5)时间安排。2012年6月底前,没有交初稿的单位须上交初稿,已经交初稿的单位应按照要求修改相关内容并报送课题组; 9月底前课题组完成稿件汇总并报送全体专家审议,2013年初将召集京津地区的专家进行初审,争取于2013年5月之前召开审定委员会会议,讨论定稿事宜。规范词典的图书目录(Infoterm系列2)。从这套目录中得知,现今在世界上有大约10 000种已经规范化过的专业词典。”

根据这样的理解,维斯特在该书中进一步指出,术语是可以标准化的。他说:“由于不允许照搬通用语言中已有的经验,人们多年来对术语标准化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说法:‘语言是不能标准化的’。但是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著名语言学家通过自己的出版物开始了对术语标准化这一崭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认真的钻研,人们发现,原来认为‘语言是不能标准化的’的说法对于术语来说是不正确的,‘术语是可以标准化的’。”

维斯特的关于“术语是可以标准化的”论述,为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维斯特的这本专著是关于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每一个从事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研究的人必须阅读的经典著作。

尽管维斯特的这本著作对于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工作具有重大贡献,但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难免存在各种局限性。根据近年来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我们认识到,除了像维斯特那样从概念出发来研究术语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知识本体的角度来研究术语;除了像维斯特那样在术语学中只研究词汇之外,我们在术语学中也可以研究句法和语义;除了像维斯特那样进行共时的术语研究之外,我们也可以进行历时的术语研究。因此,我们在继承维斯特奠定的传统术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看到这种理论的不足,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发展这种理论[5],并在中国术语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

[1]Wüster E.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lehr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M].3th ed.Auflage,Bonn:Romanistischer Verlag,1991.

[2]欧根·维斯特.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Felber H.The Vienna School of Terminology:Fundamentals and its theory,in INFOTERM Series 6,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f Terminology[M].Munich:K.G.Saur Verlag,1981:69-86.

[4]费尔伯.术语系统的本体论研究[J].顾汝亮,译.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3(1):24-26.

[5]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N04;N99

A

1673-8578(2012)04-0005-02

2012-06-04

蒋颖(1967—),女,河北昌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通信方式:jiangying@cass.org.cn。

猜你喜欢

维斯特文献学类目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摄影 【瑞典】安德烈亚斯·哈格维斯特
权利的游戏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维斯特洛地图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DDC22与CLC5化学类目映射分析
《荀子》文献学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