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2-01-03徐灵莉邓本敏李真华

重庆医学 2012年3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化疗血糖

徐灵莉,邓本敏,唐 玲,李真华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内科 400030)

风险管理指对现有和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有组织、有系统地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使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护的科学管理方法[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及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DM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二者并存时,互相作用,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胰腺的损伤,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加重糖代谢紊乱,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患者死亡。有报道化疗期间并发DM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可达5%[4]。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011年2月起本所对此类患者化疗期间各个护理环节的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多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前);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组),实施规范的风险管理策略。两组DM病程1.0~21.5年,化疗方案均根据病情制定,分别为1~6个周期,平均2~5个周期,DM的治疗化疗前后均使用降糖药物和饮食控制,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32例使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血糖控制达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和DM知识宣教,出现化疗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原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化疗期间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方法如下。

1.2.1管理环节风险控制

1.2.1.1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作为管理者能够识别此类患者化疗期间的风险,能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出不同患者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风险,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5-6]。

1.2.1.2建立风险管理流程 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和制定DM合并恶性肿瘤的化疗风险管理流程,即风险识别 → 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 → 策略实施 → 效果评价,以形成规范,提高管理效率。

1.2.1.3实行分层风险管理模式 采取“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三级分层管理模式,以保障患者的安全。责任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恶性肿瘤的种类、目前血糖控制情况、化疗方案,以及患者掌握化疗、DM及肿瘤疾病知识情况等,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措施的落实,参加高危患者的护理。护士长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2.2护理人员环节的风险教育 不但加强肿瘤化疗专科知识培训,让护士掌握化疗基本知识,正确使用化疗药物,知晓静脉化疗可能出现药物渗漏、静脉置管可能出现感染和血栓等风险;还加强了DM专科知识的培训,让护士掌握DM的饮食指导、运动注意事项、药物相关知识、胰岛素的正确使用等方法和重要性,学会识别与处理DM的急性并发症;更重要的是要加强DM合并恶性肿瘤时化疗期间的风险识别、分析处理能力的培训,鼓励全员参与管理。

1.2.3患者环节的风险管理

1.2.3.1鼓励患者参与风险管理 国际DM联盟(IDF)提出了DM综合治疗法,以DM教育为核心[7]。DM教育在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则更显得重要,医护人员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注意饮食的规律、合理的进食时间、品种及数量;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如何预防并发症及感染等。教会患者识别发生低血糖反应、DM并发症风险时可能出现症状和体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条件允许可参加本院的DM健康俱乐部,定期学习DM相关知识,并提供患者之间交流平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让患者与家属共同承担护理风险严格履行患者/家属告知与签约制度。

1.2.3.2加强高危患者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1)易患DM患者:对高龄、葡萄糖耐量异常、原化疗方案血糖异常升高、肿瘤肝肾转移或肝肾功能异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的高危患者,化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异常时,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2)已合并DM患者:对血糖控制不佳、治疗依从性差、使用影响血糖的化疗及非化疗药物、消化道反应明显、使用胰岛素、饮食规律紊乱等高危患者,警惕化疗期间出现低血糖、高血糖及DM急症等,加强患者DM知识的宣教及措施的落实;(3)使用高危药物患者:化疗方案中含有影响血糖代谢的高危药物,需要重点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使用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化疗药物,重点观察患者肢端的感觉有无异常,避免接触过冷、过热及尖锐的物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受伤,注意保暖(避免使用热水袋),穿宽松柔软的鞋袜等;鼓励患者适度活动,预防DM足的发生;(4)使用强刺激性药物患者:建立静脉化疗管理规范,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及通路器材,切实落实钢针零容忍、非刺激性药物使用套管针且当日穿刺当日拔针、刺激性药物使用深静脉通路输注,加强巡视和观察,预防药物外渗。行深静脉置管患者注意预防、观察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或血栓形成。

1.2.3.3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正确识别和阻断负性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对疾病康复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本院成立了心理指导小组:由专业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和医护人员构成,从各自专业角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心理评估表按照美国霍普金斯大学James Zabora领导小组制定的心理痛苦温度计(DT)进行评估。心理、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记录在心理状态动态评估表上,把心理因素风险降至最低。

1.2.3.4科学实施饮食管理 化疗期间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积极进行止吐治疗,使患者尽可能地经口摄入营养。食品应多样化、均衡饮食,如患者进食明显受影响,可给予静脉营养,遵医嘱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根据各项生化检查指标和患者原有的饮食习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以尽量避免因饮食诱发DM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1.2.4化疗环节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1.2.4.1化疗前 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往化疗方案对血糖的影响及采取的治疗方法;患者对化疗知识、DM及肿瘤相关宣教知识掌握的程度;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积极有效控制血糖是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2.4.2化疗中 加强巡视,观察化疗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注意患者消化道反应的情况,评估患者进食情况。严密监测血糖波动情况,遵医嘱调整控制血糖的方案,避免发生较大血糖波动等。

1.2.4.3化疗后 监测血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加强感染防护措施;贫血患者注意安全宣教、避免跌倒;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预防出血,重点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出血的危险。肝肾功能异常时注意预防低血糖反应。化疗后5 d内,尤其是化疗后即刻最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应注意监测血糖,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对严重骨髓抑制、需要防消极行为的患者,在病员一览表上作好显著的标记,使全科护士能够一目了然,有重点地进行预见性的观察与护理。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化疗期间DM急性并发症、化疗药物外渗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DM合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DM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化疗药物外渗明显低于未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评价

3 讨 论

据统计,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0%,而非DM恶性肿瘤患者可达50%以上[8]。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提高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减少化疗期间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从管理环节、护理人员环节、患者环节、化疗前中后环节、饮食控制和心理评估等多方面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对照组DM急性并发症发生13例,其中:低血糖10例,酮症酸中毒2例、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1例;3例患者因DM急性并发症而中断或推迟化疗方案;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良好,化疗期间DM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由14.94%下降到4.58%,且并发症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观察组5例均为2.1~3.9mmol/L的低血糖反应,因及时发现,及时得到纠正处理,没有患者因DM急性并发症而中断或推迟化疗方案;通过加强化疗前的评估、化疗中的巡视、化疗后的监管,以及认真落实静脉化疗管理规范,观察组患者无1例药物外渗和意外事件发生,而对照组发生3例;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及改进管理模式等,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患者满意度由93.7%上升到99.1%。故加强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还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风险管理,促进护理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但护理风险管理要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做保障,需要全科护士的参与,应做到善于分析、识别、处理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聪明才智,不断完善、改进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还必须对护士进行层级培训,不断提高护士专科知识水平及

操作技能,以提高护理专科护理质量来防范护理风险才是关键。

[1]Ko C,Chaudhry S.The need for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cancer care[J].J Surf Res,2002,105(1):53-57.

[2]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3]张鹏东,徐卫国.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9):856-859.

[4]孙维颖,楼滨城.美国糖尿病学会对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诊治指南(一) [J].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3):766-767.

[5]戴月娣,陶莉,胡夕春,等.化疗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3):254-257.

[6]朱子英,陈玉淑.糖尿病感染[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47):37-38.

[7]郭晓慧,杨文英.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9:4-6.

[8]王煜,李秀均.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控制策略[J].药品评价,2010,6(11):9-11.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化疗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跟踪导练(二)(3)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