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2012-01-03翟华云刑丽芳

关键词:责任企业

翟华云,刑丽芳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已经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沱江川化集团特大污染事故、吉化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污染,这些事故的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无一不督促着企业提高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应有相应的评级机制进行评价,而一个科学、合理的评级机制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都是从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面考虑[1].社会上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建立了有其独特性的评价体系.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构建了一套覆盖较为全面、结构一致、可行可比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2009)》,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多方面评价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该指标定量化程度较高,采分点多为定量数据,吸取了GRI3.0报告指南、Sustain Ability报告评价框架、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评价体系等国际主流社会责任报告标准,为我国社会责任评级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系统.“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并不是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做出评价,而是专注于考察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现状分析

企业所处的行业、资产规模大小以及盈利水平的高低都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有着特定的联系,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比较.以下数据都是基于润灵环球公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结果而来,该公司开发的企业社会责任质量三级评价体系从整体性、内容性、技术性三方面对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进行评分,其中,整体性评价(M)权重为40%,满分为40分;内容性评价(C)权重为40%,满分为40分;技术性评价(T)权重为20%,满分为20分.本文分别选择了10个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选取8个有代表性的公司作为样本,样本数量为80家,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每个行业公司的选取都是按照评级结果分数段挑选.

1.1 不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现状分析

对以上10个不同行业的公司分别测算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总分、M值、C值、T值等数值的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分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平均分)

表1可以清楚地反映各个行业社会责任评级的结果,它表明不同行业间在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披露上存在的差距.具体有以下特点:

(1)少数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多数行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食品、纺织业等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大部分企业处在中间地段.行业性质不同导致利益相关者的接触频率、重要性的不同,如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业面对的都是终端客户,服务性强,企业形象尤为重要,因此也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两者的平均分都在45分以上,而其他的行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金属非金属行业、医药业、电力行业、制造业在评级上差距不是很明显,发展的步调近乎一致.

(2)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两级分化严重.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各个行业都在责任报告上有所发展,而且竞争势头也较明显,但是两级差距也比较大,而且会越来越严重.排名第一的金融保险业与排在最后的服装纺织业在平均分上相差了30.277分,这个数据显示行业差距比较大,而且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同样,M值、C值、T值也存在着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的差异性,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不平衡性.

(3)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差别最大的是采掘业,紧接着是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情况最好的是纺织业(可能由于整个行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水平都很低),这些数据表明同行业各个企业间责任评级的差距非常大.这样就导致了虽然某行业里很多企业得分很高,但是行业平均分却比较低.

1.2 不同资产规模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现状分析

样本中选取的企业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规模最小的是恩华药业(9.543亿元),规模最大的是建设银行(108103.17亿元).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将企业分为3大类,计算出各个类别企业的社会责任平均指数,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资产规模在500亿元以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平均指数为51.15192,分数水平还是处在较高水平;80~500亿元的企业社会责任平均指数为41.62222,评级得分有所降低;80亿元以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平均指数为33.92185,分数更低,这就可以说明:企业资产规模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大致呈正相关,企业规模越大,社会责任指数越高.

表2 不同规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

通常大企业更具有接受甚至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趋势,因为企业规模越大,社会的关注度越高,可见度更高,受到的社会关注和压力更大,企业就越重视社会责任.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福利,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对消费者做出承诺,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这样也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2];同时注重维护企业形象,在保护环境、慈善事业上也能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这样对企业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效益,反作用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发展也更快.

1.3 不同利润水平下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现状分析

由于不同的行业利润没有横向可比性,而且很多公司没有披露盈利情况,所以数据并不完善,表3、表4分别以金融保险业和医药业为代表进行了分析.

表3 金融行业各公司利润水平和社会责任评级数值对比

表4 医药业各公司利润水平和社会责任评级数值对比

从表3和表4我们可以看到利润水平和社会责任评分数值的走势大致相同,但是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只是形成最终结果的原因很多,所以相关性并不特别明显.

企业的盈利水平之所以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是因为企业承担责任要以一定的盈利作为前提.企业的目标始终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它必须首先完成使命所要求的最低限度,获得最低限度的利润,才会有意愿、也才会有能力去承担社会责任,否则,一个没有利润、自身都无法生存下去的企业怎么能承担社会责任呢.

所以说,一个企业的盈利是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社会责任的承担需要成本,经济实力雄厚、盈利水平高的企业会比较倾向于承担并在事后披露社会责任,而实力差、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则会规避社会责任的承担来减轻财务压力.所以盈利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继续攀升,从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的数量来看,2009年为371份,2010年达到471份,增长率接近27%;从质量上看,2009年润灵环球对371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级的平均分为29.44分; 2010年评级平均分为32.65分,较去年提升3.21分,提升率10.9%[3].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披露上已经越来越重视,披露报告的企业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在报告质量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这样的成绩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公司自身的满意度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或第三方的评价结果不太相符,如调查显示:6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披露质量是好的,而只有32%的分析师、28%的投资者、20%的记者认为是好的.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特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相关的承担和披露,但是不同的行业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侧重点和履行结果都有很大的差别.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披露模式上的缺陷. 目前只有少数实力较强的公司和一部分上市公司采用独立的报告模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这个数据相较于我国企业的总体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在财务报告的某些报表项目和附注里披露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采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和财务报告等工具披露,数据比较零散、杂乱,没有系统的展现[4],这就使得这些数据的使用者无法通过零散的数据获得充分的信息,甚至造成误解或忽视某些信息,所以说独立模式始终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想披露模式.

(2)企业责任管理落后于责任实践. 在企业看来,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对企业进行侧面的宣传.诸如企业的慈善支出、环境治理、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等大都在报告中大篇幅的采用溢美之词加以宣传,不足之处却只字不提;而另一部分则是响应国家出台相关法规鼓励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之后作为应对措施而采取的.

(3)定性陈述多,定量陈述少. 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以定性陈述为主,而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陈述相对较少.这类定性陈述的报告不能作为标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载体来使用,是不准确、不可审计、不科学的[5].

2.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现状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达不到全部企业参与,披露的质量上还不尽如人意,行业间差距大、报告模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明显,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这里说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并非只指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6],而是基于整个社会现状的,包括立法部门、企业界、社会群众.正所谓思想指导行为,在思想上没有深刻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实践中必定难以落实.立法部门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导致明确社会责任、履行义务的法律法规欠缺,这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没有法律依据[5];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企业把追求盈利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这样造成企业忽视甚至无视社会利益而关注眼前利益.

(2)社会责任投资回报不及时. 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它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增加企业利益为中心而开展,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看成一种投资,根据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来决定是否进行此项投资.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成本大于预期收益的话,作为理性的企业决不会去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7].2007年对4000多家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7成的经营者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难以带来相应的收益,企业都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且扩大销售效果不明显.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难以带来利润增长和销售增加,没有具体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8].

(3)未建立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更没有建立有关管理机制,只是响应政府号召或者跟随其他企业做被动的承担.企业责任管理基础不扎实,很多定量数据未纳入现有统计体系,只是作文字陈述.社会责任是一项创新和发展的工作,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数据统计体系无法满足新的披露要求.

3 优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建议

3.1 强化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在整个社会达成共识

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识不仅仅是他人、社会对主体自身行为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主体对自身的要求.首先,政府和立法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其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9];企业自身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和认真披露的意义,把它作为一种义务而不是单纯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或宣传手段;同时提高企业道德标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培养良好道德水平的价值观,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安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

3.2 完善法律规范,建立责任披露相关规范制度

法律规范起到保障和监督的作用,并促进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依据.法律一方面通过立法引导企业自觉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以增加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供给[10];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责任.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法律的作用也是双方面的:一方面,相关法规中的责任条款可以使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损失得到补偿;另一方面,法律对弱势利益相关者的救助可以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谈判力,并强化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

3.3 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之中

研究表明,只有当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的内在特征和利益诉求一致时,这样的社会责任行为才可能是真诚的、持续的,对企业、对社会才是最为有利的.把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企业要将责任承担与企业内在特征、利益诉求、最终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一体化模式,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采纳相关意见,制定基于市场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解决方案.

3.4 加大政府的引导,对中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激励

政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政府的引导能调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压力.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会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而我国民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实力有限,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差,这些因素导致它们既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它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自愿披露.

[1]周运兰,陈 莉,何新文. 股改后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120-124.

[2]胡立新,陈 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特征关系研究----基于北京上市公司的分析[J] .会计之友,2010(1):120-122.

[3]李远方.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专访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总裁张浩而女士[J]. 中国商界杂志,2010(12):1-2.

[4]刘 利,干胜道. 基于分销商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实证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5-119.

[5]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0): 36-43.

[6]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1.

[7]李越冬, 张会芹. 产权性质、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市场认可度[J]. 宏观经济研究, 2010(1): 48-63.

[8]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等.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J].中国工业经济,2009(10):30-35.

[9]刘冬荣, 毛黎明, 李世辉, 等. 基于企业价值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 2009(2):15-18.

[10]翟华云. 预算软约束下外部融资需求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9):107-113.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