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专家的由来
2012-01-01李金明
湘潮 2012年4期
读《湘潮》杂志9年了,与《湘潮》编辑部的同志认识也9年了。9年间,我们相识、相知。
因为长期从事党史、军史资料的研究和征集,我很早就注意了《湘潮》这本党史通俗读物。我一直认为,《湘潮》很多文章有真知灼见,值得一读。2003年,通过党史界的朋友介绍,我与《湘潮》编辑部的同志谋面,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在此后的8年里,编辑部多次组织笔会,商讨怎么样办好《湘潮》。我也多次参加,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笔会轻松而有益,大家畅所欲言,就党史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随着接触的增多,我便开始给他们写稿。他们对稿件极其认真,对于稿件内容的核实、切入角度的选择,会不厌其烦地与作者交流。2004年,我为《湘潮》写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先后改了3遍,最终发表在《湘潮》2005年第3期上。同年,我写的《毛泽东制裁几名秋收起义军事骨干的经过》,也修改了4遍。2008年,我写的《宁都会议解除毛泽东军职的台前幕后》,也修改了4次。这些稿件定稿过程中,我和编辑电子邮件来往、交流,经常折腾到半夜。稿件发出后,产生了很大影响,《文摘报》等报刊争相转载,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评论文章,这实在出乎我的预料。回首过去,我给《湘潮》写的稿件,几乎没有不改的。时间长了,便理解编辑的“苛刻”,要办好一本刊物,显然需要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没有这样的默契,很难出精品佳作。
《湘潮》为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200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从《湘潮》上发现了我这个作者,他们从《湘潮》编辑部得到了联系方式,3位同志专程从长沙来北京找我,向我约稿。我为他们撰写了50万字的《新中国剿匪反特大纪实》,该书2010年正式出版。8年来,杂志在成长,我也随着杂志前进。2010年,我被组织上确认为军史专家。
(作者系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著名军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