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国宴那些事儿

2012-01-01吴德广

湘潮 2012年4期

  我曾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又曾三次被派往国外常驻,出席大大小小的宴会不少,尤其出席东道国的国宴印象深刻。回国后,大家最感兴趣、问得最多的,要数那些颇具神秘色彩的各国国宴了。
  
  丰俭之间
  
  外国的国宴通常为晚宴,仪式隆重,礼仪端庄,气氛融洽,菜肴讲究。出席者晚8时到场,端杯聊天,于9时或10时入席进餐。宾客都着正式服装,按事先排定的席位入座。宴会一般持续两到3个小时,尽管礼仪非常隆重,饭菜却远比人们想像的简单:往往是少许冷盘,一两道热菜,一道甜食,外加面包和饮料随时供应。
  挪威国王、首相举行的国宴一律都是一冷盘、两热菜、一两甜食,既保证宾客吃饱吃好,又不铺张浪费。国王宴请,冷盘多是鱼子加配菜,热菜是名贵菜——鹿肉、大马哈鱼或鲤鱼卷,奶酪和蛋糕为甜食。1996年6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和199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分别访问挪威,国宴菜肴都是如此。
  克里姆林宫的国宴通常是一道汤,两个热菜和少许冷盘。冷盘一般摆着两三种生鱼片、三四种香肠,出席者每人可分到一块。当然面包是有的,红和黑鱼籽酱也有。1991年5月15日晚,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苏举行欢迎国宴,菜单上写着两种汤,任各位两者选一;两道热菜是煎牛排和煎鲟鱼块。
  法国国宴通常以两个热菜招待。1987年11月7日至12日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法国,密特朗总统在爱丽舍宫宴会大厅举行欢迎宴会。金碧辉煌的大厅,红色的法兰西地毯,加上屋顶五彩缤纷的绘画和巨型的水晶吊灯,把整个宴会厅和走廊装饰得格外高雅、豪华、气派。法方出席欢迎李先念的宴会规格高,高官云集。当晚法国外交部礼宾官告我使馆:按照法国近年的做法,国宴上规定只能上两个热菜。密特朗总统在看了欢迎李先念主席的国宴菜单后,亲自在冷盘之下增加一道奶油鱼汤,使宴会变得更加丰盛和更具有法国菜肴的特色。
  当然,饭菜简单不代表“礼轻情不重”。西式国宴特别注重礼仪,营造国宴氛围。功夫往往在饭菜之外。比如,瑞士联邦政府主席为招待各国外交使节而举行的国宴,都是三菜一汤,加上一份甜食。尽管饭菜有些“朴素”,但细心的主人用五彩缤纷的鲜花和美妙的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给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菜式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甜点上装饰有瑞士国旗的图案,使人感到亲切;状若熊掌的蘑菇牛排赏心悦目,令人联想到瑞士首都伯尔尼素有“熊城”的美誉,吃了这道菜,可以说从肚子到脑子你都难忘记伯尔尼了。
  和崇尚简约的西式国宴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非常注重以民族特色的国宴招待宾客。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金日成主席设“全狗宴”款待贵宾。“全狗宴”的冷盘和热菜均从狗身上做文章,每道菜做法各异,香而不腻,美味可口。除了“全狗宴”,看似不起眼的泡菜在朝鲜国宴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朝鲜泡菜风味独特,酸、辣、香、脆俱备,既下得普通百姓的厨房,也上得一国国宴的厅堂。
  墨西哥国宴与朝鲜的“全狗宴”有异曲同工之妙。墨西哥人以玉米为主食,他们的国宴也是一盘盘玉米美食: “托尔蒂亚”是一种将玉米面放在平底锅上烤出的薄饼,类似中国的春饼; “达科”是一种包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用油炸过的玉米卷,最高档的“达科”干脆用蝗虫做馅料; “蓬索”是一种用玉米粒加鱼、肉熬成的鲜汤。除了玉米美食,墨西哥人食用米邦塔仙人掌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用它做成的佳肴也是墨西哥国宴上的一道大菜。
  埃塞俄比亚的国宴多是生牛肉宴。生食的牛肉很鲜嫩,吃法有3种:一是将剥去皮的整头牛劈成两半挂在钩上,客人一手持刀一手拿盘,自己动手去牛身上切,边切边蘸着作料吃,不加主食;一是把牛肉绞成肉糜,拌上辣椒粉等调料装盘吃;或用一种谷物做成的薄饼“英吉拉”裹着吃。中国历任驻埃塞俄比亚的大使不少都品尝到生牛肉宴。
  
  风味烙烤
  
  各国领导人互访中,东道国非常注重以特色菜肴招待宾客,体现东道主的热情好客。其中拿手的烤肉常常不期而遇,大至烤骆驼,小至烤蜗牛,应有尽有。
  1978年1月笔者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缅甸,缅方在海滨沙滩篝火旁举行宴会,品尝烤全鹿。缅方首先演示烤全鹿,然后演示了烤“安那瓦鸡”。烤“安那瓦鸡”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很有特色。厨师先把鸡块用作料浸泡后,把它穿入一根插在土中的竹签上,然后用一个铁桶将鸡块套在其中,再在铁桶上堆放稻草,随后将稻草点燃,烤几分钟后,铁桶内的鸡块熟了。宾客边品尝烤鹿肉和烤鸡块,边观看当地村民放“天灯”。
  1991年8月26日至29日,杨尚昆应邀对蒙古进行正式友好访问。8月28日上午杨尚昆一行在蒙古总统彭·奥其尔巴特的陪同下前往蒙古中央省色尔格楞县牧民家做客。彭·奥其尔巴特总统请杨尚昆在牧民家里用午餐。主人热情好客,端上别具风味鲜嫩的烤全羊,这种全羊是用烧红的石块塞进羊的肚子烤熟的。蒙古语称为“浩尔赫格”,牧民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
  阿拉伯国家国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烤全羊。烤熟的全羊放在餐桌上,旁边放有切好的生洋葱片和其他调味品。客人们持刀割肉,各取所需,大快朵颐。2004年2月3日至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问阿尔及利亚,布特弗利卡总统在其宅邸为胡锦涛及其陪同人员举行小型宴会,主食是烤全羊。布特弗利卡总统一边从羊前腿胛处撕下一块羊肉递给胡锦涛,一边风趣地说,烤全羊此部位的肉最好,这是我的秘密。
  非洲国家的国宴颇具特色。马里外交部招待外国使节的国宴有一道是烤骆驼,滋味妙不可言。烤骆驼特别有情趣:掏空骆驼内脏,一只烤全羊置于骆驼腹中,一只烤鸡含于全羊腹中,烤鸡腹中又藏着一只烤鹌鹑,烤鹌鹑腹中又含着一个鸡蛋。
  法国国宴上经常出现的一道名菜烤蜗牛,它的制作方法也很特别:先将蜗牛肉同葱、蒜、洋葱一起捣细,再拌以黄油,调味后将肉塞回壳内,放入特制瓷盘后送进烤箱。食用时壳中的油还冒着泡,香气扑鼻,回味悠长。
  烤牛肉被誉为巴西国菜,在巴西烤肉店比比皆是。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烤的牛肉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人们称烤牛肉为“大菜”,烧烤“小菜”则有烤鸡腿、烤鸡心、烤猪脊、烤猪排等。1990年5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等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些国家品尝巴西烤肉,当然是少不了的。杨尚昆一行在巴西的一家饭店品尝到巴西烤肉,访问智利时主人举行的国宴席上也少不了“巴西烤肉”。烤牛肉登场时,服务员左手握着一根约60厘米细铁钎子,上面叉着一大块牛肉,右手持一把长长的尖快刀,走到客人身边,根据客人的意愿,躬身轻轻地为各人削下一块你喜欢的烤肉。牛的不同部位,如大腿、后臀尖、里脊、驼峰、腰花、肋骨肉等,轮翻交替上来。
  美国感恩节的火鸡也是国宴上的“常客”。人们将火鸡肚内填满用核桃仁、玉米渣、香肠、洋葱、葡萄干等碎末做成的馅,填好后在鸡肚子表面刷上食油,然后用火烤。烤成内嫩外酥,油光光的,吃时再浇点肉汁,香气四溢。
  
  国宴之国菜
  
  国菜上国宴,以国家烹饪艺术的独特优势,开展刀叉外交,这几乎成为东道主招待贵客的理念。
  日本是个历史悠久的“食鱼的民族”。日本捕鱼量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洒西米”生鱼片独占鳌头,被誉为国菜。生鱼片是由金枪鱼、比目鱼、乌贼等切制而成的,这些切成透明状的鱼片,细薄如纸,吃时蘸着芥末和其他作料,细细咀嚼,味道鲜美。笔者任驻日本使馆一等秘书期间,与外务省仪典官商谈中国领导人访日时,他们常以自豪的口气说,日方拟以“洒西米”、“天麸罗”、“寿司”等国菜招待中国客人。
  
  乌干达的香蕉大如长瓜,每个有0.5公斤重以上。国菜为“马托基”的香蕉饭。“马托基”是一种以不甜的香蕉为原料,剥皮捣成泥状,蒸熟后拌上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咖喱牛肉,这是国宴的主菜。烤得香喷喷的香蕉点心,鲜美可口。一品香蕉,多种食法,让人大开眼界。
  法国菜在西方国家最负盛名,而“巴黎牛排油炸土豆丝”又被誉为这个美食大国的国菜,每次都会被端上国宴台面。此菜妙在牛排半生半熟,肉呈红色,鲜美可口。土豆丝焦熟适度,嚼起来满口酥香。
  意大利的风味菜肴可与著名的法国大菜媲美,最负盛名的是“佛罗伦萨牛排”。名为牛排,实为牛肉饼。盘中那块肉饼,又厚又香又美,用刀子切肉饼里面即渗出血丝,味美可口,又嫩又香。制作牛排的肉牛,都是用天然饲料喂养的,据说这种牛生下饲养数月就宰杀,肉嫩味鲜。这种牛排的历史与著名的古城佛罗伦萨的历史一样悠久。
  西班牙的海鲜饭举世闻名。所谓海鲜饭就是把海鲜、肉类和蔬菜同大米一起加工而成。海鲜饭最初于13世纪起源西班牙沿海渔村,后来传入内陆省份。据说哥伦布曾在西班牙国王为他举行的盛大宴会上谈起他一次遭遇飓风袭击,弃船逃生至穆尔佳迪小岛吃渔民的海鲜饭的经历,并称它为“救命饭”,国王当即下令嘉奖小岛渔民。此后宫廷御厨前往该岛取经,学会烹调海鲜饭,并从此用它招待国宾。
  罗马尼亚的“灌尔玛”被誉为国菜。举国上下,从普通农家至国家领导人宴请嘉宾无不用这道菜招待。其制作方法:用泡酸的圆白菜叶裹上用猪肉末和大米加上盐和胡椒等作料做成的馅,再配上少许的酸白菜丝、西红柿、腌制的五花肉,放进烤箱烤熟而成。
  
  席外工夫
  
  东道主的国宴十分重视饭桌外的工夫,刀叉外交与饭桌外的工夫息息相关。
  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就好几次出现在外国的国宴上。
  1998年11月江泽民访日,26日晚应邀出席明仁天皇举行的盛大晚宴。江泽民身着中山装出席。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乐曲声中,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迎接江泽民和夫人进入宴会厅。日本皇室主要成员及全体内阁成员、两院议长、最高法院法官等出席晚宴。宴会在友好气氛中进行。宴会后,宾主共同观赏了公元8世纪由中国传至日本的宫廷舞乐《雅乐》。
  1994年9月8日至12日,江泽民对法国第一次国事访问,密特朗总统为江泽民举行高规格的国宴,宾客达到230多人。为增添宴会的友好气氛,法方还特意安排法国著名演员米歇·马蒂厄在宴会上用中文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宴会达到高潮。
  1999年10月江泽民又一次对法国国事访问,这一次的文化情趣更浓。25日晚希拉克总统举行国宴招待。宴会厅和宴会桌都装饰红玫瑰,约用了4000朵红玫瑰花。布置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宴会前希拉克总统请江泽民观看中国艺术品展览,展品有中国辽金时期的一尊罗汉像等,希拉克总统兴致勃勃地向江泽民讲解那些展品的艺术价值,谈起青铜器来更是眉飞色舞。在宴会祝酒时希拉克总统引用了杜甫的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江泽民则用法语念了祝酒词最后一部分。宴会的友好和文化氛围甚浓。
  2001年4月1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乌拉圭进行国事访问。乌拉圭总统巴特列为江泽民举行欢迎宴会。总统很重视这场宴会,专请夫人梅纳芙拉负责操办。她特地从中国驻乌拉圭使馆借来上百双筷子在宴会上用,还让负责烹调的乌拉圭大厨专门请教了煮米饭的“秘方”。不料百密一疏,乌方大厨一不小心放多了水,结果米饭煮成了稀粥。主人感到过意不去,江泽民夫妇却很喜欢吃煮得较烂的米饭。主人问客人饭菜是否可口时,江泽民连声说“好吃”,并称赞当地大米不错,乌方大厨的手艺也很好。主人高兴,客人感到宾至如归,双方皆大欢喜。
  国宴说起来是一种特色的饮食文化与民风民情的展示,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一种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