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1-12-31陈志雄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测温监控以及养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指出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的相关施工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测温监控

前言

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地扩大,大型的现代化建筑不断涌现,于是出现很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项目,而在建筑底板的设计当中,底板混凝土已经变得越来越厚,而且深度越来越大,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施工要求。

1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规定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预防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施工单位要在材料的选择、技术措施的选择等有关环节充分做好工作,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

1.1 原材料选择

(1)水泥。一般的水泥水化热比较高,尤其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当中,大量水泥水化热没有那么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据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并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应用碎石,其中粒径主要为5mm~25mm,含泥量不能够大于1%。选取粒径较大以及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比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能够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减小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取中砂,其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取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在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选用合理含砂率对混凝土的可泵性也是有所提高的。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取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设计没有详细的规定,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他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放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在浇筑前应将具体的外加剂用量及使用性能报告送达施工单位。

1.2 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使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所有规定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 其混凝土配合比应该要提高试配确定。根据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采取外掺法掺入粉煤灰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要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2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2.1 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要求混凝土供应商在混凝土生产中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将自来水预先放入地下蓄水池中降温,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

2.2 加强技术管理

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施工中必须严格根据方案及交底的规定,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如坍落度的检测),定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2.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人员及机械等的准备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及召开专题会检查各部门的准备情况,如检查振捣棒、备用电源、备用搅拌站等准备情况,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正常施工。

(2)施工人员宜分两大班四六制作业。每次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过程带来质量隐患。

(3)承台浇筑采用泵送,并尽量使用汽车泵及塔吊配合等,以免接、拆泵管或堵管时混凝土出现冷缝。

(4)注意雨天及混凝土尾方的浇筑,在混凝土施工前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尽量避开大雨天气施工,如果由于工期原因不能避开,需做好防雨准备,避免雨水对混凝土的冲刷。

2.4 浇筑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施工段,因地制宜地确定总体浇筑顺序。浇筑方法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捣、循序推进、一次到边” 连续施工的方法,每个泵负责一定宽度范围的浇筑带,各泵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梯式分层

推进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简化混凝土泌水处理,确保上下混凝土层的结合。

2.5 振捣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在每条浇筑带的浇捣面前、中、后各布置3台振动器。第1台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层钢筋流入底层;第2台设置在混凝土斜面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第3台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让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采用并列式或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宜为300mm-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约50mm~100mm;振捣应依次进行,以防发生漏振,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30s左右,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及不出现气泡;振捣至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为止。对基础底板混凝土在初凝前应进行2次振捣,让其内温散发和增加其密实性,减少其表面所产生的泌水现象。

2.6 泌水处理

流动性的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浆水顺着混凝土坡脚流淌到坑底,故应采取的措施是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使其施工成一定的坡度,让大量的泌水顺垫层坡度流入到周围的排水沟盲沟,再通过积水坑排放到基坑外。当混凝土的坡脚接近后浇带、模板顶端或底板面标高时,应通过振捣手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由顶端往回浇筑,与斜坡面形成一个积水潭,用软管及时排除最后的

泌水。

3 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有关工程经验加之理论计算,采取塑料薄膜与草袋相间覆盖的方法,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在每一段混凝土表面收光后,即混凝土处于硬化阶段时,及时铺上塑料膜作为密封层,防止混凝土热量流失使之表面处于湿润,然后铺上草袋。根据测温报告数据,采用2层草袋和2层薄膜覆盖形成保湿层。为防止气温骤变影响,在混凝土升温和早期降温过程中,有控制地加强维护保温层;在混凝土降温中期,为加快降温速率,采取白天掀开部分保温层,晚间加之覆盖的做法;在混凝土降温后期,则采取逐日掀开保温层的做法。

作者:陈志雄,男,1968年12月22日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三年制),大学专科学历,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业职务工程师,任职资格确认时间为1999年10月27日。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