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平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2011-12-31朱洪泉王春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现场管理隧道安全管理

朱洪泉 王春清

摘要:隧道施工属于工程建设领域中的高危工程,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设计、施工不合理、安全管理滞后,造成隧道安全事故频发。本文就隧道安全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介绍长平高速公路安全生产中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隧道;安全管理;超前预报;监控量测;培训;现场管理

引言

山西地处太行山脉,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在这一地区修建高速公路不仅工程投资多,而且施工难度也很大,同时,隧道工程在整个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安全事故也是频繁发生。隧道施工中由于不良地质条件、设计不合理和施工方法不当会造成众多地质灾害,如坍塌、涌水、突泥、岩爆等现象,再加上隧道施工中不良的工作环境,如通风不畅,噪音大,能见度低等情况,发生安全生产事的现象故层出不穷。隧道建设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隧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组织机构不完善

一些隧道工程的承包商把工程分包给民工队伍,对民工队伍的施工又缺乏指导与监督检查,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机构或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不能正确处理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得施工安全没有保障。

(2)不按设计图纸及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施工队伍不按工序施工,盲目追求进度,在隧道施工中不按规程、规范操作,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喷锚支护不及时;锚杆或超前管棚型号、规格不对,长度、数量不够,安设不当;喷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未及时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决策失误,措施不力;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造成围岩扰动,使围岩软弱面强度大大降低;不重视危岩检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等。

(3)相应的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

个别单位所编制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甚至存在应急预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作业的现象。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其处理方案往往根据经验来进行处理,由于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事故具有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在事故发生前如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则往往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地步,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故,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低,安全隐患多

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班组长人员管理组织能力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在隧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章不循、纪律松散、无知蛮干。出现隧道施工中支护不及时,衬砌远落后于掘进,锚喷支护不符合设计要求,掘进尺度过大,通风除尘不畅等现象,给施工安全留下了很大隐患。

(5)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齐全

在招标时已经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经费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1%,但真正用于施工安全上的投入只占很小的比例。现场施工中缺少必要的安全警示警告标志;使用的安全器材缺失或过期,使施工生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6)隧道施工安全全凭工人经验,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隧道施工单位安全监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监管力量薄弱,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只能凭借现场工人的经验,只有极少数幸免于难。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不能做到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3、长平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生产管理思路

长平高速公路是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线段全长39.91km,有大、中桥梁20座,隧道10座,桥隧比例达到70%以上,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管理难实施,结合实践,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建管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

施工、监理单位进场后,就组织对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特别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结合培训内容,对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考试,没有安全操作许可证的不得进行施工,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先。针对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一线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教育,确保《安全施工操作人员安全提示》手册人手一册,同时用安全宣传展板继续在全线巡展,对参建人员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会议以及现场巡查,反复强调安全工作,并将安全生产纳入每月工程目标考核之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总监和驻地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驻地监理安全督察工作力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监控保障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长平高速点多线长面广,尤其是桥隧比例较大,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各总监办、项目经理部都要召开安全生产方案评审会,让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领,避免违规操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指导隧道施工

充分发挥地质超前预报对隧道掘进施工的指导作用,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的掘进方案,有效预防地质灾害诱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通过招标,由山西诚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长安大学、陕西路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承担全线13座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为确保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质量,建管处下发文件,要求预报单位加强与监理、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质量检测;进场人员、设备要符合合同约定,严格按规定的检测频率、范围开展工作;预报和质量检测工作报告应在现场施测后48小时内送达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便于随时掌握和了解隧道地质情况以及支护质量,严格按照约定的工作内容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地质超前预报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质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监理工程师要将预报成果与实际揭示情况进行对比,作为业主对各单位工作质量的主要考核依据。预报和质量检测工作报告应由事先约定的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对出具的工作报告负责;地质超前预报和质量检测工作纳入相应合同段总监办的总体管理,服从总监办的工作部署和安排。

(三)加强施工监控量测

特别是认真做好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的监控量测工作,各施工单位自检自测外,要求监理单位在3~6小时内独立进行检测。为确保量测数据真实反映围岩变化,监控量测点在围岩级别变化处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起始段增设拱顶下沉监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必须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拱顶下沉或地表下沉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表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上报。

(四)隧道洞口设置值班室,采用刷卡登记,设专职值班人员负责进出洞人员的登记管理,严格执行进出洞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在长大隧道进出洞人员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安装在洞口地无线接收装置及安装在安全帽上的电子芯片,将每个进出洞人员的姓名、工种、职务及进出洞时间实时反馈到值班室的电脑及洞口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简化了登记流程,缩短了登记时间。

(五)严格执行《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建设项目高危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要求》(试行)隧道逃生的有关规定,在充分征求意见并参照国内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长平高速公路项目有13.11特长隧道的实际,对逃生及救生管道设置了具体要求:逃生通道长度不小于50m,管节长度为6-8m,壁厚不小于10mm,管节间采用螺栓连接,橡胶圈或木楔临时固定,管口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12m,风水管作为紧急救生通道,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20m,且在管口附近配备醒目的工具箱,箱内存放应急电筒,钢锯、锤子、钢钎等应急工具,便于紧急情况时打开风水管法兰盘,开放救生通道,及时输送水和食品。

(六)制定地质灾害处理与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当发生塌方、突泥等地质灾害时,应杜绝施工人员的蛮干,施工单位也不能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施工方案,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制定灾害处理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逃生救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

(七)组织技术专家把关审核实现隧道施工的动态管理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为客观、真实地对围岩情况作出判断,科学合理地确定支护参数,指导施工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对全线隧道围岩施工动态管理、建管处聘请有关专家成立技术专家咨询组,当实际的围岩情况与设计图纸不一致时,由建管处牵头,组织专家、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员现场确认围岩级别,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又节省了工程投资,实现了高效率办公。

(八)设置远程监控设备,实现全程监控

在隧道洞口及洞内的重要工作面上配置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实时监控。使隧道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4、结束语

安全管理不是单一问题,与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遵循设计方案,按照规范施工,是安全的前提,真正做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并最终建立完善的动态的安全管理系统,进一步预防和降低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现场管理隧道安全管理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哈尔滨车展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呼叫中心现场管理浅探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进击,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