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011-12-31冯婉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巧用激发兴趣

冯婉清

摘要: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已是时代的潮流。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优势,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巧用、激发兴趣、扩大容量、提高效果。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主动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地选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枯燥、乏味、呆板的讲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了,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才会非常活跃,聪明才智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能交互地把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融合,使之具有新鲜性、直观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能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情感,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例如,我在教《黄河颂》一文时,一到教室先让学生一边听《黄河大合唱》组乐,一边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等壮观图片。这样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了课堂气氛,从而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就变轻松、愉快,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能用图像、动画、影像、声音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可学生不但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能根据教学需要事先编制课堂演示课件,将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变抽象的内容成为形象、直观的知识。巧用多媒体,能够快捷、有效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重锤敲打”,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造词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并投影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动漫演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说说“偷偷地”“ 钻”这些词用得好吗?好在哪里。“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为什么要先写春草?这些春草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合作,讨论。等学生理解了,我才又依次展出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支探讨、理解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里放出欢快轻松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也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教学难度,大面积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渗透德育,升华情感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那么,激发学生情感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又一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在震撼中学到知识、升华感情。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扣人心弦的场景是老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一代架起了生命的桥梁,这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更好地展现这动人心魄的情景,我制作了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老斑羚依次往前跑,跳跃、、、、、、年轻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令人心碎的咩咩声。斑羚飞渡那惨烈、悲壮的情境极大地震撼了学生。老斑羚无私的牺牲精神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做到如此的无私吗?我们应该怎么样与人相处,与动物相处?

四、巧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讲究课堂效率。学生的语文能力取决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但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教学信息的传输,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 增加课堂信息的传输渠道。信息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时,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了知识容量。对老师来说,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对学生来说,因调动了多种感官的运用,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掌握理解的速度就提高了,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很多。在讲解古诗时,单靠老师的讲解和启发,学生去想象发挥,学生对诗歌的内涵以及言外之意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效果会好的多,如;学习《钱塘湖春行》教师先放录音,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录象: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漫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加深了对古诗歌的感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就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再者,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备受推崇,还在于它在综合化、具体化、整体化教学内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衬”,课堂教学是否完满,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课堂小结。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将课堂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串连,能让学生得到课堂内容全局的把握。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适度、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东《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和教学现代化的影响》《多媒体世界》 1996年第五期

2、宋红娟 《灵活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 邹明,《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渭南教育,2001年12月版

4、 李小红,《活用多媒体 提高语文素养》,2003年8月12日.

猜你喜欢

巧用激发兴趣
巧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的实践与研究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用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