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话题作文”的分析技巧

2011-12-31李正叶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1期

  “话题作文”即根据所提供的话题完成作文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所提供的“话题”是写作的中心和范围。话题作文一般都会给出一些材料,引出话题,所给的话题不是作文的题目,而是写作的内容和主题。提供的材料为作文的写作内容指明了方向,是为了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帮助学生思考。在目前的各种初中语文考试中一般都采用这种作文命题形式。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比较少,缺乏相应的写作经验,在分析话题作文的材料时很难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包含的写作信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充分发挥。下面简要探讨一下话题作文材料的分析技巧。
  一、先读定中心
  与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淡化审题,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同样也需要进行仔细地审题。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灵活和宽泛,但也不能无拘无束。写作前如果不注意作文的审题立意,就很难做到紧扣题目,写起来就有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情况是造成作文低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分析话题的范围,正确地审题,准确地把握材料的重点,找出写作的中心十分重要。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去仔细阅读给出的材料,弄清作文的写作要求,这样保证所写的作文不会偏离话题的中心。
  话题作文一般由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以及写作要求等几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话题材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意图,话题是让学生确定作文该写什么,而提示语是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所以在分析话题作文的材料之前,必须认真审题,读懂所给的材料,结合所给出的要求,确定“话题”的中心,这是分析话题材料的首要步骤。
  有这样一个例子: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牵挂是母亲村头的守望,牵挂是游子孤灯下的怅惘。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900字。这个例子中的话题就是“牵挂”。“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话题材料中已用两个比喻提示了它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两个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入话题。比如由“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类比联想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挂念,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对久别的同学、朋友的想念等等;由“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类比联想到子女对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通过类比及转换,就能快速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主题。
  二、再读明题意
  很多学生在遇到话题作文时,往往只看到了“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比较忽视,认为写作时围绕“话题”就可以了,写的作文和“话题材料”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话题材料”不仅是为了把“话题”引出,还对写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话题”,弄清作文的写作方向以及选择什么材料。
  在研读“话题材料”后,就弄懂了话题的含义,有了写作取向,写作也就有了框架与范围,这时学生可以以自己的认知为圆心,以话题为半径画圆,所有在此圆内的素材都可以入题。实际上很多的“话题材料”都提供了写作的主题范围,能让学生顺利便捷地找到写作主题取向,仔细地研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在话题作文写作时少走弯路。
  对“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材料”进行分析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选取哪些写作的“素材”。还是以上面那篇作文为例子,学生如果仔细地阅读材料,就会自然地想起孟郊的《游子吟》,诗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慈母的牵挂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思君令人老”是对远戍边疆的夫君的牵挂;“孤帆远影碧空尽”是对朋友的牵挂。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还应该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多注意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为自己的作文写作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练笔和多思考,才能把话题作文材料分析好,在写作时水到渠成,把作文写好。
  (作者单位 山西省介休市张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