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2011-12-31石林红申晓珂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1期

  摘 要:“救救孩子”是鲁迅对改变受传统封建礼教压迫的孩子命运的呐喊,家庭教育思想是鲁迅教育思想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从三个方面论述鲁迅的家庭教育思想,以期为当前的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鲁迅;儿童;家庭教育
  
  鲁迅认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儿童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养育和教育孩子都是父母的责任。鲁迅关于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反对封建家长制
  鲁迅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时代,社会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根深蒂固。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亲就是家庭的权威。
  在中国,鲁迅先生对封建旧伦理、旧观念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在其小说《故乡》中,闰土是一个典型的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物,“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可想而知,当时的闰土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旧社会和封建思想将一个活泼、有生机的少年吞噬了。为了让儿童从黑暗的旧社会和封建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鲁迅先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喊。
  二、提倡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心智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具有阶段性的,他的理论认为:“儿童心理的成长就是在社会物理环境的干扰和有机体的需要之间继续不断求得平衡,以连续保持其结构系统。”家庭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儿童的天性是得不到尊重的,儿童通常被看做是“小大人”。针对这种社会现象,鲁迅先生提出了“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要多拂逆他们的喜爱,也不要多给他们打击”的思想。
  “小海婴在住所门外的小天井里栽了一棵南瓜秧,不料秋天竟结了两只大南瓜,第一次收获自己劳动的果实,小海婴自然非常高兴,欢喜雀跃,把南瓜捧到客厅上,久久端详。正在这时,内山完造先生来访,临别,鲁迅向客人介绍说,这是孩子种的南瓜,今天刚刚摘下来的。内山连连夸奖,并称赞瓜长得很大,鲁迅接着就说:‘海婴是大方的,既然先生喜欢,就送你一只吧!’小海婴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开始感到很意外,心里虽然怅然若失,还是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内山夫人将一碗煮好的异国香味的南瓜拿来让鲁迅一家品尝,小海婴心里十分舒畅,由衷地感到把大南瓜送给内山先生是颇为值得的,再也不感到可惜了。”
  三、家庭教育要注重方法
  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还存在方法的问题,方法不对,也是教育不好孩子的。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批评了旧中国的家庭教育方法,一种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另一种是终日以冷遇或喝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这两种家庭教育的方法都是不对的,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教育不好儿童的。
  纵观鲁迅先生的一生,从他“五四”前夕“救救该子”的呐喊,“五四”高潮期“解放孩子”的主张,到他二十年代为青年一代奋身“肉搏”、披荆斩棘,再到他三十年代对儿童教育的切身关注和呕心沥血,可以说对于孩子的启发和教育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命。在“中国的孩子”身上寄托着鲁迅对旧世界的批判以及对新世界的展望。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65.
  [2]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68.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