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1-12-31赵先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1期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楚知道,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现阶段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通过典型形象去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常常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抽象理解作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悟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伴随对形象的感悟,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伟大的悲剧》中,茨威格笔下的“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着”的斯科特及其队友为了祖国的荣誉,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南极探险行列中。虽然葬身冰原,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勇于献身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科学探索欲望让人肃然起敬。在课堂上我重点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在浓烈的课堂气氛中,他们行为的高尚、精神的伟大感动了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一个个深有感慨,并纷纷对照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思。
  二、语文课堂上启发学生对“美”的想象
  “想象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感世伤怀,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原本是春暖花开的三月,京城里却杂草遍地,民不聊生,连娇弱之花亦在为国都的残破落泪,形只影单的鸟儿发出阵阵哀鸣在为失散的家人担忧……这合理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诗的重新解读与诠释,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进一步领悟到诗歌的精髓。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推敲
  一是品味语文教材中的精彩篇章。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常常依靠整齐优美的句式来表现。二是推敲语文课文中的点金之笔。精美的文章常有精妙之用词。所以,推敲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如朱自清的《春》的开头即写得很生动,其中的“钻”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小草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冒出头来感受春天气息的情景,“朗润”一词形象地写出山的色彩明亮,“欣欣然”一词把大自然久睡后初醒时那副慵懒的模样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这些词语都需我们引导学生认真推敲。
  四、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美”的诵读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体验文中的情感美呢?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读”。一是范读。二是仿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情感的熏陶。三是品读,用边品味边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作者单位 贵州省桐梓县容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