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2011-12-31安连永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1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容量大、密度高、话题广、课时紧,但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一、基本课型
笔者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其基本思路是:
1.重视每个单元的topic
从话题入手,训练学生的认知图式。一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图式;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认知图式。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应避免频频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上,有意引入课文的话题。
2.每个单元中间的阅读是教学的重点
培养阅读素质应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同时,文化背景知识也举足轻重,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被动地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语篇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手段,精读与泛读应相互结合。另外,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训练也是培养阅读素质的必要补充。
3.重视课外阅读
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教阅读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如果能处理好课外阅读,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毕竟还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的。
二、教学策略
1.教师多角色转换
为了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在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上,教师须担当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1)阅读前的“导入者”。“导入者”的任务是在阅读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具有读的愿望,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去除部分理解障碍——生词,使之在阅读前具有必要的语言基础。
(2)阅读过程中的“协助者”。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选择标题、回答问题、找主题句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的方式去阅读。教师应从旁做好监督调控、辅导指点的工作。
(3)阅读后的“分析者”。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语言点和文化知识点。可采用部分讲解和集体讨论结合的形式。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
(1)提问要忌直接、简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英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地回答问题,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十分“积极”与“热闹”,实际上这种问题并没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价值。
(2)提问设计要层层递进。教师要从学生兴趣所在处切入问题,在联系广泛处设置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把一个难题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问题,使问题间有一定的坡度,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王店子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