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
2011-12-31马正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1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学生作文中堆砌辞藻的华丽、模仿复制的机巧、远离生活的杜撰,毋庸讳言,这种“无个性”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对伪善做作人格的纵容;我们也可能见识了学生作文中矫情伪饰的煽情、恣意张扬的叛逆、怪异夸张的偏激,冷静以观,这种“伪个性”是对新课程改革肆意放任的曲解。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场思想改革、文化改革,激扬个性,拯救精神,重建健全人格,拥抱多彩生活,让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作文改革的目的所在。
作文的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所谓真实,就是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写到作文里去的是想好了的,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内容;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具有新的风格。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根本标志,而每个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人,作文应该是展示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精髓的舞台。
面对学生作文的个性缺失,我们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把做人的生命活力与作文的教学目标相互激荡,高扬起学生的主体精神,突破“为作文而作文”的传统模式,矫正那种因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忽略培养人与发展人的教学宗旨之类的痼疾,纠正学生的不良文风,还学生以真自由,还作文以真个性。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个性化”“自由化”写作的内涵
个性化、自由化写作就是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反对的是让学生生硬模仿,将“新八股”的紧箍咒套在学生的头上;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当然,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表现在教学上,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提倡自由作文,同时也反对教师毫无原则地放任自流,排斥文章知识和作文技巧。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在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成为主流命题模式的今天,应多练习一些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启发性的作文命题,给学生以自由发表见解的广阔空间。
二、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纠正学生作文中的不良之风、指导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取向也十分重要。从阅读中汲取养分,进而进行模仿,这是写作的发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辨别取舍、积累总结到模仿练习,完成了作文语言技巧、艺术风格的移植与再造。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重视周围的文化现象,不应脱离现实文化来学习写作的精髓。但我们更要拥有观察文化的敏感和意识。现阶段社会环境宽容宽松,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现象,这其中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适时而有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切实加强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中学生中,尤其要注意对思维品质深刻性、思维形式发散性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阅读寓言和杂文类的作品,从中学习由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技巧,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形式的发散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得出独到之立意。也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开展辩论活动,训练“另眼相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形式的发散性,从而避免作文中的公式化、一般化,人云亦云,陈旧老套。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作文是心灵的释放,作文是人性的绽放,作文是个性的张扬,让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也是作文教学本真的回归。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深刻地认识这一点,并从实际中去实践、去改进,我们的作文个性化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野县王集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