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1-12-31李艳丽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1期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也是一次重大举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然而,人的素质不是若干方面的简单相加,各种素质只有创新这条主线相贯通,才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同一本书中的同一个人物,就有不同的认识和想象。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应有的素质
  俗话说:“打铁须得自身硬”“名师出高徒”。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要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是: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的进取和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敏捷的思维;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
  教师素质水平高,教育学生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教法才能自如得体,才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为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勤学善思,精于业务,开拓进取,学习新知识,更新旧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意识支配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的定论,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在美国有位生物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讲述了一个叫做“开普旺斯”的所谓的古生物。他先不露声色地告诉学生,这种生物在世界迄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然后又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开普旺斯”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并且向大家展示了“开普旺斯”的一块骨化石。在课后测验时,同学们按照老师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答出了“开普旺斯”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然而当老师公布成绩时,同学们都惊呆了,全班竟都是零分。这位教师语重心长地说:“请记住,我讲的课并不一定全是对的,同学们要学会自己分析。”自那以后,这个班的同学便常常在课堂上高喊一声“开普旺斯”,向老师提出各种疑问,学习成绩始终在全校第一。这位老师的做法启示我们:学生的可塑性不容忽视。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他们就会具有某种思维倾向。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其形成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体当然是学生,可是,目前是在中小学教学和教材中,不是注意学生身心特点,而是将某些认识强加给学生。它不是以学生的眼光认识事物,而是将成年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是将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难以跟进,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时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切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经过努力确实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浙江省某中学为了加强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将原来篮球架的高度降到了2.20米。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打篮球的积极性,而且个个都能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扣篮动作。由此我想到,只要我们的教学活动与学生们的生理、心理水平相适应,他们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不少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这只能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教师只有掌握、了解了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才能与他们沟通情感,交流思想。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针对教师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是广大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也恰恰体现在这里。然而语文教学却是长期处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态中,这种“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了思维能力的再创造。一切创造活动都被教师所包办代替,使得学生不敢想自己所想,只好被牵着鼻子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那么老师该干什么呢?老师应该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主持人崔永元一样,不是以主人自居而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是引导调动各位嘉宾和观众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在一旁不失时机地营造轻松的气氛,并巧妙地启发话题,适时引导话题方向,准确地总结每人的发言,最后归纳出话题的主题。这种主持人的引导艺术,很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和借鉴。我们也不妨做一个“主持人”,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发话题,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当他们出现问题答不出来时,教师再及时给予点拨和引导。当学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给予准确的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目标靠拢,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为在老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