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潜规则为正规则
2011-12-31严艳李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9期
教师的精神成长可做多元解读。从专业本位的角度来讲,可以理解为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对教师价值的认同感,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精神世界往往转化为独特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专业技能。
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虽然必须以教师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为前提,但也绕不开教师工作的现实环境。在教学一线,教师职业懈怠、精神萎靡、平庸消极,往往是因为看透了专业成长的潜规则,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比如有的学校论资排辈,骨干教师很难冒尖;有的学校任人唯亲,实干的教师缺乏机会。这些潜规则的存在,让部分教师以为职业发展靠的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保守,靠的是投机钻营、八面玲珑的技巧,而忽视了自我的精神修炼和专业提升。
将潜规则转化为正规则,以制度和文化两方面为动力源,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是职业的必然追求,能够从根本上巩固教师的教育信念,增强其对美好教育未来的憧憬。
第一,要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方面,要关注教师的教育结果,也要关注教师的教育过程。不仅关注可量化的外显教育指标,也要考虑到不可测量的教育因素。并且,教师的绩效转化为物质奖励,既要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又不能体现出太大差距,总之,绝对不能用企业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在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方面,不能领导单独拍板,要建立公开的申报条件和岗位聘任规定,让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在教师荣誉制度方面,应该主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贡献,适当兼顾教师的资历,而不能看教师与领导的亲疏,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第二,要营造积极上进的人文氛围。首先,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毫不懈怠地督促其参与培训。组织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校本培训,采用专家和草根结合的培训模式,让教师现身说法,通过案例和理念两方面提升素养。其次,为了开阔教师的精神视野,要毫不犹豫地鼓励其读书成长。校长要带头读书,骨干教师要肩负起为大家推荐好书的任务,而且还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让教师读书,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最后,对于教师的优秀经验,要毫不吝啬地支持其转化为成果。对于某些教师的教育研究,虽然不明确有何种教育理念,但如果教育效果良好,学校就应该帮助其总结规律,上升为一般经验,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帮助教师著书立说,增强其教育成就感,也为周围教师提供精神样本。
从外在的制度规范和内在的文化吸引两方面建立正规则,可以正本清源,让教师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崇高,看到职业成长的前景,从而获得充沛的精神动力、深远的教育视野、虔诚的教育使命感。
(本栏责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