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井底之蛙”跳出来
2011-12-31黄胜昔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年9期
一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大家就会想到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修养的加深或者是教学技能的掌握等,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方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其实,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特殊人生价值,体验到职业幸福和成就感,才能从内心真正愿意成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呢?
就我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而言,很多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生活太封闭,有如井底之蛙。青蛙的无知是受了所在环境的限制,看不到外面广阔的世界而不愿跳出来,那么教师的安于现状、不思进步也是因为视野太窄,没有能激起成长欲望的精神动力。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给教师们搭建能跳出井底的平台,利用外出学习、参加研讨会的机会或引导教师通过网络互动等各种方式,让教师们走出去,看到、接触到外面广阔的天地。
比如今年去永威学校参加第三届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及研讨会的教师们,很多是偏远农村教师,他们在会上看到这些被评为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很多也是来自农村,却能成长为名师。他们与这些优秀的教师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成长经验和感人的教育故事,深受感动,如同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他们从这些最具成长力教师身上看到了收获的成功,分享到了教学进步的愉悦和专业成长的快乐,体会到了教师身上所特有的幸福——精神世界的幸福,找到了教师身上的特殊职业价值,从而反观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激发了成长的欲望,重新找回了职业热情。
再如,有一次,我在自己的教育博客里写了一篇文章,发泄自己工作中的烦躁和牢骚,两天后却意外收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的回复:“地位的高低,不代表人生价值的高低,一个腐败官员,其人品与一个敬业的教师相比,孰高孰低?对社会的影响,谁是正面的,谁是负面的?表面看起来当领导很风光,可当他不在位时,不但人走茶凉,政绩差的还会遭受群众的唾骂。而一个称职的教师,留给学生的是终身受益的教导,得到的是学生永远的爱戴……”读完后我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开朗,对教师的职业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人在本质上都具有向善的特质,都会萌动见贤思齐的愿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给教师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井底之蛙”跳出来,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丰富的教育信息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了解名师专家的教育思想,从而唤醒自身精神成长的意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持久情怀,守住教育这一方圣土,走向教育的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