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2011-12-31陶文琦

老区建设 2011年10期

  [提 要]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从中职生的特点入手,从中总结出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育对策。
  [关键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因素;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陶文琦(1972—),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00)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现在大中小学都有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而由于中职生大都来自农村,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
  一、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校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一次心理普查活动。分别选取了多媒体专业班、计算机应用班和电子高技班等3个专业班为样本,共540人。测试的结果显示,70%左右的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正常和轻微心理不健康状态,20%左右的学生处于中度心理不健康状态,10%左右的学生为严重心理不健康。经过分析,其心理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不自信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什么也不会,没有成功过。他们中大部分人长期处于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收到的是歧视的[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
  2.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
  中职生正值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成人社会和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难调控情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于不能正确规范自我行为,遇到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引诱时,很难控制自己。
  3.渴望成功,但耐挫力差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学好一门技术,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后,发现专业课程越来越难学,理想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困难他们在心理上没有足够的耐挫准备,在经历不断的困难和挫折后,精神上产生了挫折感和失落感,行为走向了反面。
  4.缺乏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意志力弱
   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把学习时间只定位为上课,课余时间无聊度过。一旦成绩不理想或遇到困难时,就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由于没有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学习效率低下。
  5.自尊心与独立意识增强,但看问题易偏激,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伴随其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他们开始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和书本上看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喜欢用批判的[光来审视老师的教诲。由于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故不能用辩证的[光看问题,在认识上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易产生逆反心理。
  6.性格孤僻,自我中心,暴力倾向
  由于家庭原因,有些学生非常内向,少和同学往来,喜欢独来独往,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常处于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而有些学生则过分地关心自己,过分地强调自己的感情,爱夸张,好炫耀,喜欢引人注意,表现出浓厚的自我中心色彩。还有些学生,脾气急躁,容易和同学因小事发生肢体冲突。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发现,中度心理不健康与严重不健康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或者成长于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从小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长大,教育的缺失,让其对人冷漠,不懂感恩。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从网络、电视上获得人生体会,虚拟的网络社会和非主流的电视节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等不断侵蚀着他们的思想。
  2.学校因素
  现在的职业学校以专业教学为主,过分强调专业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人文教育对中职生的素质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内在成就感的唤醒。刻板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没能解决学生长期形成的心理问题,反而推动其走向厌学、自暴自弃。
  3.生理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大部分中职生的年龄均处于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区间,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却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时期?熏这导致了其心理呈现出多重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职学生正处在心智成熟的关键期,他们过早地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压力,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得采用多种方法积极应对。
  1.构建科学高效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层次的督导评估范畴,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熏从更高的角度来对待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投入资金,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
  学校的重视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加大培训力度,从资金和政策上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证;鼓励教师申报心理课题,进行教育心理现象研究;引入资深心理教学专家进行讲座;逐步建立起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熏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制
  每年新生入校,学校就要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进行心理普查,建立班级层次的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作为主要的管理者,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拟定解决方案,才能防患于未然。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引导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举办心理知识宣传周、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对抗赛、心理漫画展,组织学生自编自]心理剧等,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
  5.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和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主动和孩子进行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放假回到家后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地和孩子商讨问题,宽容合理地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认真学习,和孩子一起讨论职业生涯目标等。
  [责任编辑: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