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档一体化背景下文秘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培养

2011-12-31况敏

老区建设 2011年10期

  [提 要]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联系和衔接主要是公文,它是文书工作的产品,又是档案资源的主要来源。而传统的文书和档案分块管理,使得两者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现象,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文档一体化”的要求逐渐凸显。因此,在文档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文书与档案工作规范的衔接,文秘人员面临着角色重新定位的问题。
  [关键词] 文档一体化;文秘;角色定位;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况 敏(1975—),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书、档案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文档一体化,就是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文件生成、制发到归档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使文书和档案工作信息共享、规范衔接,实现对文书和档案工作的综合管理。
  一、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我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思想最初体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行政效率运动”中,其最重要内容“文书档案连锁法”则是我国文档一体化的最早实践之一。
  此后一段时期,文件和档案管理独立操作,文件管理中的问题往往在档案管理阶段才被发现,无法很好地保证归档文件的质量,对以后的检索利用也不利。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文书与档案工作各自独立的状态又重新融合。由西方国家首创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为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并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就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产生的。上世纪90 年代,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逐渐由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1985年8月,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正面临着“档案与文件管理一体化”趋势。
  进入 21 世纪,无纸化办公已成为一大趋势,电子文件大量涌现与档案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越加突出。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文书和档案工作两者有机地结为一体,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了文书运转的高效率和档案管理的高质量。文档一体化已成为文书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文书档案管理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管理体制上各自分立,使得文书与档案工作分离
  文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档案管理是文书工作的延续和深入。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文件的现行目的和现行作用,文件的内容与办理过程及结果,而忽视了对文书的专门管理,致使档案质量得不到可靠的保证,档案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按照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文书和档案工作大多处于分离状态,实行分块管理。文书一般由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管理,而档案由各级档案局和各档案室管理,两者各自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各自为政,既破坏了文件运转的联系性和连续性,又制约文档一体化的实现。
  (二)在业务规范上难以统一,使得档案资料质量不高
  1.公文质量不过关。文秘人员在日常公文处理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①用纸不规范。工作人员对纸张的选择随手拈来。②质量不高。如一文多事,中心意思不突出,字迹潦草。③文种使用不当。如请示、报告不分,不规范使用红头文件等。④版记不全面。即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和印发日期等不全。这些问题都可能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带来不便,影响到档案的利用效果。
  2.文件归档质量不高。“归档”这一概念是文件向档案转化的一般程序和条件,也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一般标志和界限。早在195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全面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以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之后1983年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又重申了这一制度。然而,从几十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文书部门立卷制度并未得以全面切实地贯彻执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立卷归档为工作界面,文件在归档前属文书部门管理,归档后属档案部门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档案管理缺乏“前端控制”,属“后保管”模式,造成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严重脱节,影响了档案的归档率和档案质量。
  3.业务规范不统一。由于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两者在工作业务上分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制度,文件工作的许多劳动成果不能为档案部门直接运用,而档案部门比较成熟的行业标准、规范也难以为文书处理部门利用,造成工作重复进行和人力极大浪费。这样从工作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都极不划算,也制约了对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程度很高的文档一体化进程。
  三、文档一体化背景下文秘人员的角色转换和定位
  “文档一体化”思想的提出,对文书和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衔接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档案从业人员约100多万,其中专职或以档案工作为主要职业的不到30万,其余均为兼职档案人员,而兼职档案人员主要由兼管文件工作的文秘人员担任。因此,在文档一体化背景下,文秘人员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档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文件制作者+档案管理者”可以说是当前新形势下文秘人员的新的角色定位。
  第一,“文件制作者”——传统的文秘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办文、办会、办事,其中与档案工作联系密切的主要就是办文,包括公文起草、传阅、办理、存档等,这些都是通过文秘人员进行的。在传统意义上,文秘人员可以说是“文件制作者”。
  第二,“档案管理者”——文件在最终归档移交档案部门之前,文书档案的管理大多是由文秘人员兼职的,最终为档案利用这个中心环节服务,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这也是文秘人员作为文书档案管理者的根本任务。
  四、文档一体化背景下文秘人员素质的培养
  新的角色定位必然需要新的人员培养方案来完成角色的转换,对文秘人员的档案素质的培养必须从认识、管理到素质上实现全面提升。
  (一)在认识上树立“一体化”观念
  每一个文秘人员头脑中时刻要有“档案”二字,规范办理好每一份公文。在认识上树立“一体化”观念,培养服务档案工作的整体意识,加强文件日常管理,保证档案质量。同时,还要从加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方面,培养文秘人员的档案意识。应在文书处理完毕后,按照“部门立卷”的原则,做好档案的分类、整理的前期工作。
  (二)在管理上强化质量意识
  文书档案的质量是体现文书工作价值的核心,因此,在管理上必须不断强化高质量意识。
  1.提高责任意识,建立岗位责任制。文秘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强化“质量第一”观念,明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放松任何一个环节。
  2.强化文件管理,建立标准和规范。一是要规范公文处理程序,把好公文形成关。二是要做好公文评估分类,实现超前控制。对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价值评估,归档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供日后的工作查考利用。三是要完善公文材料管理,做好材料收集。对未归档的材料要及时催要、跟踪收回,避免长时间分散在个人手中而遗失。
  3.规范工作标准,建立文档统一体系。要加强对文书工作的指导,加强岗位培训,确保业务规范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业务体系,建立统一的业务规范,尤其是文档一体化软件的统一规划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注重文档系统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功能结构的连贯性、管理方式的协调性,避免走弯路。
  (三)在素质上注重全面提升
  文秘人员注重四种素质的培养:1.职业道德素质。正确认识并了解档案及其真正价值所在,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事档案事业的信心和热情。2.业务素质。具备秘书工作修养的同时,还要具有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的修养。3.信息素质。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接受新信息,扩大知识视野,树立档案信息意识、培养档案信息观念、提高档案鉴别能力,丰富档案信息知识等。4.技术素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迅猛发展的时代,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方面的信息知识。
  [参考文献]
  [1]张衔,韩英.文档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档案天地[J].2005,(5).
  [2]曾淑珍.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初探.陕西档案[J].2009,(1).
  [3]王玉平.高校文档一体化管理研究.东岳论丛[J]. 2009,(3).
  [4]黄振东.一体管理规范对接——对现代文秘工作与档案工作接轨的思考.秘书[J].2007,(5).
  [5]吴修芹.关于文档一体化学术史综述.兰台世界[J]. 2009,(14).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