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用工荒”成因与对策分析
2011-12-31朱伟鹏
老区建设 2011年10期
[提 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欠发达地区纷纷遭遇“用工荒”的困扰。本文以江西省修水县为例进行剖析探讨,提出解决欠发达地区“用工荒”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水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熏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提升用工对接服务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用工荒;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朱伟鹏(1964—),男,湖北工业大学08级中职教育在读硕士。(湖北武汉 430014)
实施新型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迅速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快速赶超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的最终出路所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在强攻工业的路上,欠发达地区也纷纷遭遇罕见的“用工荒”困扰。如何破解“用工荒”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此问题,本文以江西省修水县为例进行剖析探讨。
一、“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1.工业迅猛发展,用工需求猛增。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已进入了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型时期,各地都在大力实施强工兴县富民战略。2008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更是把发展工业作为实现赶超发展的主抓手,以实施工业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作为老区、边区、贫困县的修水也依托资源优势开始构筑工业经济大厦。2010年,修水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7.9亿元,同比增长52%;共引进产业项目14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进资34.88亿元,同比增长147.7%;引进外资项目11个,完成外资2941万美元,增长57.4%。工业迅猛发展导致用工需求急剧增加。据修水县劳动就业局统计,2011年开春该县工业园新增用工需求5000个,同比增长近50%。该县提出,“十二五”末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0亿元,用工需求必将增加。
此外,欠发达地区的工业产业结构,大多是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过来的服装鞋帽、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工艺饰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类型。2010年,修水县引进的服装鞋帽和工艺饰品加工项目就多达20多个,还建立了专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何家店劳动密集型产业园首批落户的15家服装鞋帽企业总用工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用工需求将不断扩大。
2.就业环境改善,劳动力供给不再无限。首先,就业渠道增多,劳动力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餐饮娱乐、保健美容、物流物业、旅游休闲等新兴服务行业迅猛发展,消化了众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中国劳动力廉价时代已经结束”。相对服装、玩具等流水线而言,劳动者更倾向选择从事这些工作时间短、劳动强度小、工资待遇较高的服务业。
其次,新时代劳动力对薪水福利待遇等有较高期望,欠发达地区的企业难以实现这种期望。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给工人提供的薪酬待遇较低,劳动保障、医疗保障更难以保证。据统计,有80%-90%的员工没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现在,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到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他们受教育水平比父辈高,视野开阔,价值观更多元化,在薪水、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质量都有较高期望,不愿意在欠发达地区就业。每年修水县职业中专毕业生有1500人左右,但几乎都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就业,留在本地就业的微乎其微。
再次,自主创业消化了大量劳动力。近年来,在国家创业就业政策扶持下,大批劳动者实现了自主创业。创业担保贷款、小额惠农贷款政策的实施,有效帮助了大批青年劳动力成功从事农业规模种养、个体经营等行业。2010年,修水县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创业贷款6394万元,扶持1554人自主创业,以每人带动2-3人就业计算,大约带动了4000人就业。2008年9月至2010年,修水县农业银行小额惠农贷款放贷逾3亿元。再加上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增多,取消农业税,各项涉农补贴有增无减,农民种田、养殖的收入逐渐增多,部分农民不再进厂务工,而是成了种养专业户。
3.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劳动力无法安居乐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井喷式激增的企业数量和规模,这是导致当前欠发达地区“用工荒”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社区环境不够成熟,员工的吃、住、休闲、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就学等成为普遍难题,导致劳动者不愿在本地就业,而是选择到沿海园区配套完善、社区环境良好的地区就业。此外,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缺少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不把员工当做企业的一份子来对待,是多数企业留工难的通病。
二、解决“用工荒”的对策建议
解决欠发达地区“用工荒”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共同努力。
1.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水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时下用工荒,最难面对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够,为积累资本、增加利润,不乏拼命压低用工成本来谋求生存发展者。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就必须在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上做文章。一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用政策杠杆撬动招商引资水平提升,着重招引资金雄厚、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企业集团投资落户。二是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加大对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的奖励扶持力度,有序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源头上缓解用工紧张。
2.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重点引导企业建立用人、留人的长效激励机制,避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随意性、不科学性;培育良好企业文化,引导企73b109966f4a4210b890c48a69fed1d3业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避免年年招工、年年缺工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检查,规范监督企业用工行为,依法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熏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安居才能乐业。欠发达地区要树立“把园区当城区来建”的理念努力经营好工业园区,完善功能配套,使企业安心发展,员工安居乐业。要加大工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园区建设投入与园区规模扩张、企业增加相适应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园区企业生产、招工提供硬件保障。确保园区水、电、路以及电视、通信畅通外,应重视园区食宿、购物、健身、娱乐设施的完善配套,以及就医、就学等环境的完善,尽力为园区工人提供一个相对完备、舒适的社区环境,解除后顾之忧。事实证明,基础配套较好的企业,用工量再大也常年有保障。修水凯达服装织造公司用工量常年保持在600人左右,却并不要为用工而发愁。该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住宿和夫妻房,去年又在厂区内开办了幼儿园,为100多个员工子女就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
4.加强政府引导,提升用工对接服务水平。一方面大量待业人员忙着找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为招工而发愁。用工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对欠发达地区工业落后的刻板印象,劳动者往往不知道本地工业用工需求情况,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求职时往往一味把目光投向沿海工业发达地区。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发布招工求职信息,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用工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劳动者本地就近就业。这一方面鹰潭市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今年2月,鹰潭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招商引资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意见》,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办理城市居民户口,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与市民同等待遇等10条实打实的优惠政策,效果很好。
5.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换成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培训。一是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特点,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规划引导和资金投入,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建立专业对口、稳定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强化校企联合办学,逐步提高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要求,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办学资金筹措机制,解决职业教育资金难题,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形成规模的产业,积极引导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鼓励企业在中职院校开办冠名学员班,让学员一毕业就成为熟练工,修业年满直接到企业就业。此外,应强化对农民工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教育,促使“农民”真正向“工人”身份转换。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