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2011-12-31陶加煜彭先坤
老区建设 2011年22期
[提 要] 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决定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提高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学管理;素质;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陶加煜(1970—),男,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彭先坤(1975—),男,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100)
随着高职院校由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的转变,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了制约高职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体制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管理素质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低投入、高效率。根据高职院校的管理特点,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与教学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
2.具备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必需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教学管理队伍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3.具备与教学管理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协调、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要向不同的部门特别是领导部门传输各种信息,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岗位相适应的各项管理能力,熟悉管理流程,为学校的各种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4.具有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高职教学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有服务意识。
二、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现状分析及成因
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对学校的基础没施等硬件建设投入很重视,但在如何培养教学管理队伍,提升管理队伍素质等方面做得不够,没有从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管理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的高度去认识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和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不高,部分高职院校从事基层教学管理岗位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都不太合理。除了中高层教学管理人员以外,很多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信息化办公等方面的教育,不能熟练地使用网络及现代化办公设施,难以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需要,致使管理工作跟不上高职院校的规模发展,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受“重教学、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学院领导对管理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而教学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杂,报酬不高,提升职称和职务都比较困难,导致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心态不平衡,流动性偏大。特别是由于对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使用、培训、晋升等问题缺乏制度保证,致使相当一部分高层次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很难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2.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决定教学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不深入教学第一线,只是靠汇报来了解教学情况,淡化了教学管理部门应有的服务功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树立创新意识,为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但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因循守旧,失去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发展的参谋作用。
3.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方法不当,管理效率不高。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管理队伍的高素质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管理效率都不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职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计划管理能力
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全面地了解所管部门的专业教学情况,按照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修订和执行。作为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应该符台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并且要反映一个专业的特点、要求和切实可行的教学原则。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正确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台的原则,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性环节,并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学时间和具体环节上加以保证.教学计划要求相对稳定,否则会严重影响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并造成极大的浪费。但是教学管理人员也必须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积极地探索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改革工作,以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计划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并留有余地。
(二)增强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课堂讲授、习题辅导课、教学实践、社会调查、考试考查、毕业论文、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以及教育科研等教学环节所构成的.很多环节是每个学期重复出现的。这些环节中有些属于纵向联系,而多数属于横向联系。教学管理干部应掌握和熟悉这一系列的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办公能力
教学管理的现代化需要管理方法的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由传统的纸笔式人工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过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使其熟练掌握系统管理、信息管理、量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办公的能力,促使他们熟练掌握字表处理、数据库、教务管理系统、网上办公系统等现代化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信息搜索查询的技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各项教学事务,为师生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奖励机制,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考核和监督;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性质和具体任务,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形成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良好工作氛围;推行奖惩激励机制,把工作绩效与职称评聘、奖优评先、奖金分配等挂钩。从“德、能、勤、绩”4方面进行专项考核,对考核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和紧迫感,促使教学管理人员自觉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
(五)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习研究能力
现代的学习研究能力,不只是指读书、看报、阅读和理解文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随时掌握和运用诸如以上所述的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最新的管理学理论,并应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一如对马列主义及邓小平理论、党的知识、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常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及与专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必须善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使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永远处在主动地位。各类知识的多少,按照个人工作的层次、性质和分工而有所侧重。
(六)高职教学管理人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一名称职的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对所干的工作应有预见性、创造力、自信心和自制力。所谓预见性就是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在时间观念上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因为我们是为了未来的需要培养人才。作为一名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教育的这个特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大学生在校学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的逐年过时、陈旧。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预见性,具有“时差”观念。在制定和审查计划时充分考虑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高职教学管理人员作为领导的参谋应该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对学校的发展能提出新方案,对教学方法大胆地实行改革.积极地进行实验。此外,在工作中应能克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持人遇事应沉着冷静.宽容大度,严以律已,与人为善,搞好合作。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所以要从科学的高度来要求和建设这支干部队伍,使高职教学管理队伍能适应管理科学的要求.适应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建立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而且精通科学管理理论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教学管理队伍,既是高职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更是提升高职教育实力、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邹吉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浅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6).
[2]王丽.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3]池碎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用的再认识和素质要求的几点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4).
[4]雷雪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J].职业时空,2007,(2).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