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门和窗
2011-12-31邱小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8期
摘要:《红楼梦》中的门和窗有着不一样的学问,本文简要介绍了其中门和窗的种类和作用,通过门和窗来看清《红楼梦》的结构,更深一步地认识这部著作的伟大之处。
关键词:门 窗 横向结构 纵向结构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们能以“百科全书”来形容它,新颖的叙事结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成熟逼真的心理描写、医学、服饰、烹饪……那么门和窗呢?让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的门和窗又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吧。
一、关于《红楼梦》中的门
(一)门的描写
根据笔者统计的结果,《红楼梦》中有30余种关于门的指称,大门、二门、旁门、角门、边门、山门、腰门,还有垂花门等。关于门的动作的词语有40余种,如进门、出门、敲门、叩门、推门、踹门、打门、锁门、掩门等。还有150余种省去“门”字进出的词语,如“进门来了”写成“进来了”,“入房内”可以说“入房门内”,它们都把“门”字省去了。
(二)门的作用
《红楼梦》里门确实很多。那么门在书中起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它在书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叙事的功能!
1.门的纵向建构
全书有116回的开端和结尾都是由门和门的进出来衔接的,只有4回没有提到门,这就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笔者的结论是:《红楼梦》的叙事正是由这一道道门连接起来了,因此门成了叙事切入的一个角度,所有的故事都是从门开始的,由门来连接。所以说,《红楼梦》是由门把它串起来的,形成整个的一个架构,这是关于门的纵向建构。
2.门的横向建构
从横向建构来看,《红楼梦》里的门有俗界的门和宗教的门,俗界的门指的是红尘,门就成了连接红尘和出世的中介。怎么还有宗教的门呢?妙玉自称槛外人,宝玉就是槛内人,这个槛内人和槛外人,实际上就是门槛的槛,也就是一个在红尘,一个在宗教里边,即出家。而且俗界的门和宗教的门,一般红尘中的人是不能够进入出世的大门的,只有两个人物可以自由出入这两扇大门,就是那个癞和尚和瘸道士。
门除了现实意义之外,还有延伸意义,即指门成了园林人的心理积淀。《红楼梦》里的人物说话都是来呀、去呀、进呀、出呀,都有一个“门”字,或者说省去“门”字的进出。比如第8回,黛玉调侃宝玉和宝钗,她就说了一句话,“早知她来我就不来了,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她来了,明儿我再来。”她有点挖苦宝钗的到来的意思,因为她们两个总是有点争风吃醋的,就是说女子在那个时候社会地位是很悲哀的,就是争这么一个位置,实际上就是一种妻本位。
二、关于《红楼梦》中的窗
《红楼梦》里的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我们知道那时候的窗都是木格子的,而且都贴着窗纸,所以你要从窗户看里边或者看外b475d9e441fed4d5be9d488236a078c1e152dbadacf110cc6bcf784db2a271d4边,就很困难,必须舔破窗纸看。
书中第19回里,宝玉到宁府书房去,路过书房就听到书房里有声音,他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书中是这么说的:“乃乍着胆子舔破窗纸,向内一看,禁不住大叫,了不得,一脚踹门进去。”他舔破窗纸看,就说明从窗户往里看很不方便。比如说宝玉和宝钗成亲的时候,两人就很斗气,因为宝玉不愿意娶宝钗,怎么林妹妹变成了宝姐姐?这个时候王熙凤想去看这小两口怎么样了,她觑着眼在窗缝那里看,也说明从窗户外往里看是很艰难的。
窗户造成两个空间,就是通过窗户把内外空间隔开,窗里窗外,就是屋里屋外。窗户就像一幅图画的框一样,如果把这个窗户打开,一看窗外,那么有一幅镜框儿画,亭台楼阁就映入眼帘。比如说贾母在看院子景色的时候,她就是隔着窗户往外面看的,这是形成内外的交流。我们说了古代的窗户看里、看外都不方便,要舔破窗纸看,为了弥补这种不足,《红楼梦》是这么描写的,就是“门儿虚掩”,用门儿虚掩来代替窗的观看。虚掩是门并没有开完,如果大大开着,从里面看外面的风景一览无余,就没有韵味了。说门儿虚掩,开个门缝,就形成了一个半幅画的效果,就像一个条幅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神秘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三、门和窗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门窗在书中的叙事上形成了一种空间的分割。首先是场景的空间分割,门窗的空间分割起了一种舞台布景的作用,把屋里屋外分割成了两个空间,有藏、有露、有渗透,增添了叙事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门窗就像舞台布景一样,因为我们演舞台剧的时候,就那么一个剧场、一个舞台,既要演室内,外面的人回来还要咚咚敲门。有时候布景时就放一个半扇门在那里,就隔开了,里边是屋里,外边是屋外,所以说这个门窗就起着分割空间的作用。
门和窗的描写还有隔门对话。比如说第26回,林黛玉到宝玉怡红院房里去,就被晴雯关在门外。晴雯听见敲门,问谁呀,黛玉说是我,但是晴雯没听出她的声音来,心想管她是谁,宝二爷吩咐了,谁也不开门。因为黛玉想这些丫鬟平时爱开玩笑,她又说是我呀,可门还是不开,于是就形成了屋里屋外的对话。下面我们来看,就好比说,黛玉敲门,屋里晴雯问是谁呀,黛玉回答是我呀,晴雯回答任谁也不开,宝二爷吩咐了,不开门。黛玉又说是我呀,你开吧。晴雯回复就不开,已经很晚了。黛玉听着就很生气,她本身又多疑,刚才看见宝钗进去了,心想怎么我来了就不开了。她正在外面生气的时候,屋里传来宝玉和宝钗的笑声,笑声表示在屋里,林黛玉气怔在门外。如果我们把这一段完整的话分开来看,就成了屋里晴雯的说话和屋外黛玉的说话。
所以我们看书的时候,要学会用一种空间逼视的眼光。我们虽然看的是文字描写,但若用一种空间逼视的眼光去看它的文字画面,就好像电影的切换镜头一样。电影的切换镜头就是我拍一下门外,拍一下屋里,拍一下门外,拍一下屋里,镜头切换得很快。用这样的方法叙事节奏就比较快,而且笔墨也会非常精练。中国小说叙事跟西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文字非常简洁。这样就看到了那个镜头:谁呀,是我,不开,这里生气,屋里又有笑声,这里就气怔在门外。这个镜头形成了屋里屋外,两个镜头不停地转换,就形成隔门对话,增添了叙事的功能,画面就更丰富了。隔门对话还有很多,比如说赵姨娘和她儿子贾环的对话,因为贾环不小心把汤药洒到了宝玉身上,那当然少不了一顿痛骂,赵姨娘也很生气,母子俩就在里屋和外屋对话,赵姨娘说:“我叫你不去,你偏去。”屋里(贾环)又说一些讹诈的话:“我要把凤姐的女儿巧姐怎么样。”
只是普通的门窗,在红楼梦中都有着如此这般的内涵,作者的用心可见一斑。还有更多让人惊叹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去学习和发现吧!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詹丹.红楼梦的物质和非物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吕启祥,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主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1.
[5]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6]李辰冬.知味红楼[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7]邓云乡.红楼识小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