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培优策略
2011-12-31孙小丽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8期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培优策略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
一、智力因素
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等。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优等生的智力因素:
(一)善于发现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正确的分辨能力和准确的估算能力。真正意义上的“优等生”,是一个对生活、对人生有着明确认识的快乐者、一个视学习为享受的成功者、一个具有超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校园先锋、一个以研究的态度投入学校生活的考试王。
(二)树立目标
对于优等生,要用较高的目标去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这种追求的激励下,他们就会正视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不会被身边的琐事和烦恼所困扰。
(三)科学分组
“活动单导学”模式倡导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合作学习中少不了优等生的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分配时要注意:
1.综合评定
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以3~5人为一组,小组间的成员组合可以实行“月轮制”。所谓“月轮制”,是指小组间如有不平衡现象,一个月调整一次。
2.推选组长
组长通常就是班级的“优等生”,是学习活动小组的灵魂。学习活动小组成立后,每组要选一名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学习活动的管理工作。
3.设计组名
由组长带头,组织本组成员集思广益,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体现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奋斗目标。
4.合理分工
根据本组成员的个人兴趣、特长、意愿,以及合作学习的要求,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给小组成员统一编号。这样,更加便于教师在分层教学时布置任务。
5.制定公约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各学习小组组长制定出本组的小组公约、条例。如课堂活动分工要求细则、作业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等。
(四)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
1.教学分层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对于这些“优等生”,要实行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技巧。
2.作业分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和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把作业分为基础知识练习、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三个层次。
3.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优等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习惯、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还可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个人因素
1.学习动机
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引导优等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班级或学校的学习榜样,激发其竞争的意识。
2.磨练意志
学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优异而沾沾自喜,也可能由于一次成绩的降低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安排难度适当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磨砺他们的意志。
3.良好习惯
指导优等生制定学习计划,如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解题步骤,规范解题过程。
4.性格特点
每个优等生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有的活泼、有的严谨、有的内敛、有的孤僻……教师应善于抓住他们的特点,扬长补短,把他们培养成共性与个性、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群体。
(二)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只有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里,人的身心才能放松,思想才能解放,思维才能打破常规。基于这样的认识,为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教师要着力为优等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1.物理环境
(1)教师可以将教室营造出既温馨又有竞争性的氛围,如张贴本校(班)优秀学生简历、照片、成就等。
(2)保持教室清洁卫生,张贴鼓舞人心的警句、图画,摆放小巧的花盆等点缀讲台,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安静、整洁、美观的场所。
(3)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扬长避短,共同营造一个融洽、上进的学习环境。
2.心理环境
良好的学习成绩来自良好的心理素质。整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尖子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既要给尖子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又要帮助他们及时释放压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1)正确对待竞争。创造和睦的人际关系,减少内部摩擦,增强凝聚力。教师在处理尖子生之间的关系时,要贯彻既竞争又友好的原则。
(2)缓解竞争压力。合适的心理辅导可以让不紧张的学生紧张起来,让过度紧张的学生放松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从思想上加以指导,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品质。
三、注意事项
“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课外辅导要有针对性,试题要精选,讲解要深入浅出,重、难点要突出;辅导后的巩固情况要检查反馈;课余的个别辅导和答疑需坚持;
(2)狠抓课堂45分钟的效率;
(3)“优等生”的作业尽量做到细致批改、面批面改、详批详改、快批快改;
(4)坚持长远性原则,“优等生”的培养周期长、收效慢,因此,培养“优等生”必须要“早”;
(5)通过逐层培养“优等生”,壮大“优等生”队伍,改良“优等生”的成长环境,使“优等生”的培养后继有人;
(6)借选拔培养更多的“优等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带动后进生,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成绩,改善班风、学风。
“活动单导学”模式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优等生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优等生的培养是一个智慧与汗水、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长期劳动,每一个培养优等生的老师,都必须抱着认真负责而乐观务实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