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计练习题探索

2011-12-31熊波澜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8期

  现代作业观要求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精选作业内容,优化设计、布置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设计导语性练习
  导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教师往往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趣味性较浓的问题,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如在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材中的《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将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假如这纸有足够大)连续对折20次后,它的高度有一栋34层的楼房那么高吗(假设每层楼高3米)?经过对折多少次后,它的高度(理论高度)能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看到这个问题后,学生有的迫不及待地开始演算,有的在一起互相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新课引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设计新概念的识记与理解的练习
  新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也赋予了作业更丰富的内容和多维的形式。学生学完新概念或定理后,教师可以针对所讲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而又易于区分的练习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分辨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这类练习可以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是口头练习、表演练习、实际操作等形式。练习的方式可以边问、边答,也可以演算结果、当堂练习,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湘教版)《多项式》的教学中,在学完了单项式、多项整式、同类项的概念后,将写有下列代数式的卡片发放到各个合作小组的同学手中:■,3a-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