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习题引发的反思

2011-12-31罗宁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8期

   长期以来,课堂效率最大化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标准?如果教师一堂课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一点都没学会,这不算是好课堂;如果一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堂。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于多,而是要讲到点上,组织讨论不图形式而讲究实用性。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也是素质教育中“减负”的核心问题。
  一堂好的数学课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越是到高年级,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是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更注重冷静思考的深度、广度。
  以下,笔者由一道课堂习题出发,从课堂设计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B=90°,AB=8cm,AD=24cm,BC=26cm。点P从A点出发,以1的速度向D运动;点Q从C同时出发,以3的速度向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从运动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四边形PQCD成为平行四边形?成为等腰梯形?
  
  本题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3页“拓广探索”的第14题。主要考查的是特殊四边形与动点问题的结合,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习题,需要学生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能熟练掌握。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考虑时间的取值范围,因为后面的一系列讨论均在这个时间的取值范围内进行;其次,笔者在备课时觉得提问太单调,于是增添了几个问题:何时成为矩形?菱形?正方形?直角梯形?因为本题就是一道特殊四边形的综合题,不如把几种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讨论、猜想,以此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效果,尤其可以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事实证明,如此设计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教授的效率、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