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案一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2011-12-31肖琼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8期

  过去教师总是认为教得越多、讲得越细,学生就越容易学,课堂效率会更高。而事实上,这样会养成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他们只是被动地听课。如今,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的子课题《中学化学全效学习三案一课行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笔者有幸成为这次实验课题的成员之一,并在实验课题中受益匪浅。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在实验课题中的得失,与大家分享几点经验。
  “三案一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就是“教师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即从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学为主转型,在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
  一、教师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为了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预测学生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的。
  二、备课内容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课题、教学内容;学习重点;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1.先学
  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列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再进行有效解释。
  3.课堂训练
  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课堂所学重点与难点的理解。
  在进行教学时,笔者一般会注意以下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也将直接关系这堂课的效果,比如:笔者规定每堂课的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在学生自学时,笔者会来回巡视,碰到学生不懂的问题,会个别答疑,必要时,会进行板演与练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做到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引导;笔者一般给出课堂检测题的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原因和规律,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单纯地只是看书,而是让学生动起来,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允许有差异,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给以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学会创新;笔者还把所教的学生按照优秀生和“困难户”的形式搭配来安排座位,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在课后笔者还要求优秀生主动帮助学习“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解决困难生的学习问题,还能促进优秀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课后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解决,当堂消化,确保减轻学生的负担。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改实施,笔者觉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有提高,并且正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也是“三案一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之所在。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瓜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