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1-12-31刘彩霞勒绍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8期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语言学习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向周围的人模仿与学习口头语言,二是通过文学作品来提高口头语言的运用能力及学习一些书面语言,两个渠道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由于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模仿与学习所不能达到和体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对其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言学中的语言能力指“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工具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所以语言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比如会对图书抓咬啃撕,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左看右看,不停地更换书本,看到色彩鲜艳的图画会好奇地观看等等。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已被世人所认识,它对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早期阅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个人在婴幼儿期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左右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左右个词。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如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早期阅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活泼、规范直观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感受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的一切知识。
二、早期阅读促成了幼儿良好听说习惯的养成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四大要素是听、说、读、写,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早期阅读为幼儿提供了具体、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聪明伶俐的猴子,憨厚老实的小熊,无一不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会全神贯注地聆听,跟随老师、家长的指导去观察、理解阅读内容,当提出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这些问题时,幼儿会随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三、早期阅读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早期阅读的图书一般由图画和文字两种符号构成,图书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能帮助幼儿形成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对一些抽象性的、概括性的词汇通过图画的解释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比如《好饿的毛毛虫》一书中,对“饿”的解释就是通过毛毛虫将书中的苹果、梨等钻了一个洞来传递的,让孩子觉得既新奇又有趣。
四、早期阅读有利于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渴望亲自尝试。早期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清早,森林的草地上,升起一层白白的薄雾……”“谁在说话?两只小蝌蚪吓了一大跳。啊,原来就是这块大岩石,它的岁数很大了,得叫它岩石老爷爷……”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不仅让幼儿在故事、童话、诗歌中获得了愉悦,还给了幼儿极好的模仿范本,让他们在不经意中不断地模仿运用,从而很好地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幼儿语言的创造力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做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例如在阅读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后,幼儿会根据诗歌的结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诗歌的续编和创编。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幼儿更是会展开丰富离奇的想象,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故事的模式加以发挥创造。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除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外,还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日常人际交往、自由游戏、散步、听等等。通过早期阅读,孩子个个想说,个个愿说,个个会说,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总之,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的语言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为幼儿阅读书面语言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