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2011-12-31刘兵

档案天地 2011年8期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显得更为重要。针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把它放在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来对待,并将其纳入到议事日程。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人事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分级分类指导,等级升降动态管理,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加强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做好档案管理设施的更新。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计算机管理设备。
  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干部档案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进一步了解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档案员要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政治觉悟,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档案事业建功立业。
  4.健全管理制度。应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建立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制度,对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转进转出档案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严格要求,更好地阻止虚假材料进档。要完善人事档案案卷整理工作细则,使人事档案案卷的整理更加科学、全面、完整,为干部考察任用提供真实、准确、实用的个人信息。
  5.注重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6.改进和完善档案功能。对档案的功能应进行重新定位:一是对档案的原有重要部分应该予以保留。二是档案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如涉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侧重对工作业绩的评价;增加一些其他诸如劳动技能、学习奖惩、专业特长等方面的材料,以便使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适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三是补充其他有关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十分需要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选拔人才服务,减少“弃档”现象。
  7.加强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应积极关注并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特别应重视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认真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方法,制定流动人员在从事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的要求与收集制度,并及时收集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德能勤绩等归档材料,使新形成的各类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符合管理要求,以便提供利用。
  8.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人事档案服务于人事工作、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传输人事信息,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时效性。要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对人事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根据需要,通过屏幕查阅有关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