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管理标准化
2011-12-31苏丽萍张海风冯丽博
档案天地 2011年11期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新型信息介质和记录方式的出现、高新技术在档案保管与利用上的逐渐采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法。档案管理工作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而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展。
试想,当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纷纷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时,如果没有统一的著录规则、没有规范的管理方法、没有事先确定的通用性很强的智能化软件系统,就很难体现出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优越性,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只能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
档案管理标准化,自建国初期起就已开始被党和政府所重视。1950年4月26日,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建国后第一份档案工作标准化文件《关于统一文件纸形与格式的规定》;1979年,国家为加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1988年1月1日,《档案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国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档案管理事业就是在走一条标准化的道路。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应,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性实物和概念,由一定的权威机关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在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以获得秩序和效益的活动。
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指依据科学技术和档案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对档案管理过程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性管理办法。
从以上三个名词解释中可见,档案管理标准化的目的就在于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秩序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
明确目的之后,需要进一步来谈一谈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意义。
一、档案管理标准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针对当前地勘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设备投入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实现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又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档案保管工作,防止档案的损毁,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维护档案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