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
2011-12-31郝志东
澳门月刊 2011年11期
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活動眼看就要告一段落了。在這歷時近一年的活動中,我們都學到了些什麼呢?《澳門日報》2011年9月27日報導,成龍在香港出席了電影《辛亥革命》的慈善首映禮。由於這是成龍的第一百部作品,記者問他對票房有何期望?他表示:“我反而最想是借著這電影讓年輕人明白到,現時中國的繁榮昌盛,是這班先烈犧牲換回來”。
其實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繁榮昌盛”和辛亥革命“這班先烈的犧牲”基本沒有關係。辛亥革命先烈犧牲所建立的是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從1949年起在大陸就不存在了,只在台灣存在。所以如果說台灣的繁榮昌盛和辛亥革命有關係還情有可原。成龍對歷史、政治的無知,正如朗朗不知道《我的祖國》是抗美援朝歌曲一樣。如果紀念辛亥革命,人們反而不知道歷史、政治是怎麼回事,這也真是這些紀念活動的失敗。
或許成龍的表現從一個側面代表了官方紀念活動的功效。官方的主旋律是這樣的: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就是要緬懷孫中山等革命先驅的光輝業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各方力量、致力振興中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但是辛亥革命的光輝業績是什麼?祖國如何統一、中華如何振興呢?就沒有下文了。其實辛亥革命的真正意義在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但是,100年了,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那麼“共和”的意義是什麼呢?按照孫中山的說法,就是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為什麼沒有成功呢?因為國共兩黨所奉行的是“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革命思想,而不是共和思想,儘管兩黨都聲稱自己是孫中山最“忠實的繼承者”。那麼從歷史上看,他們到底是不是孫中山的忠實繼承者呢?
這正是我們這篇文章想討論的問題:即在中國革命中,孫中山是如何被繼承的,國家統一、中華振興如何才能夠實現。中國政法大學的何兵老師說:“這是一個非常荒誕的時代。這個時代荒誕到什麼地步呢?比如說:鼓勵你唱革命歌曲,但是不鼓勵革命;鼓勵你看《建黨偉業》,但是不鼓勵建黨”。套一句他的話說,現在是“鼓勵你紀念辛亥革命,但是不鼓勵你討論辛亥革命的真正意義。鼓勵你宣傳國家統一、振興中華,但是不鼓勵你討論國家如何才能統一、中華如何才能振興”。這是荒誕的繼續。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走向尾聲時,我們想借這篇文章來提醒大家辛亥革命的真正意義所在以及國家統一、中華振興的真正路徑。
怎麼看:
中國革命對三民主義的實踐
我們在上文談到了辛亥革命的真正意義在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這個“共和”的真正意義在於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作為中華民國的建國策略,孫中山提出的民族主義思想從同盟會時期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發展到中華民國初期宣揚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思想;民權思想是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權力的分割與相互制約,這裏融合了中西傳統;民生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那麼中國共產黨在踐行三民主義方面的成果如何呢?在民族國家建設的策略方面,中共1922年的黨代會提出“反對割據式的聯省自治和大一統的武力統一,首先推翻一切軍閥,由人民統一中國本部,建立一個真正民主共和國;同時依經濟不同的原則,一方面免除軍閥勢力的膨脹,一方面又因尊重邊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聯合成為中華聯邦共和國,才是真正民主主義的統一”。這符合“五族共和”的思想。
1934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也指出,“中華蘇維埃政權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權,一直承認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國脫離,自己成立獨立的國家的權利。蒙、回、藏、苗、黎、高麗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國的地域內,他們有完全自決權:加入或脫離中國蘇維埃聯邦,或建立自己的自治區域。中國蘇維埃政權在現在要努力幫助這些弱小民族脫離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閥、王公、喇嘛、土司的壓迫統治,而得到完全自主。蘇維埃政權,更要在這些民族中發展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這一點更是發展了“五族共和”思想。
從中共1920和1930年代的這些宣示來看,中共在民族問題上比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更加進步,因為中國當時更加重視少數民族的權益。但是在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中共的政策轉向,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自治,但是自治區的第一把手,即黨委書記,又基本都是漢人。不用說自決權,就是少數民族幹部抱怨自治權利太少都被認為是民族分裂主義,在反右和文革時遭到批判。時至今日,新疆和西藏的民族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還沒有實現。
建立民族國家的另一個問題是台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共的民族主義也面臨重重困難。在國共內戰時期,中共的對台政策並不十分明朗。有些時候,中共遵循共產國際的原則,即視朝鮮和台灣為正在從殖民者手中爭取解放和獨立的國家。另外一些時候中共則視台灣人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一部分。
1949年之後,中共的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台灣,發展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似乎又在向中華聯邦共和國回歸。這倒也是政策的進步,符合“五族共和”的理念。但是用“一國兩制”的港澳模式將台灣統一,台灣仍將是一個地方政府。其主要領導人儘管可以由老百姓選舉產生,但還是要經過中央批准、任命。但現實是,台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以及台灣90%以上的老百姓都無法同意這樣一種統一模式。“一國兩制”用來統一台灣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在民族國家統一的問題上,中國還面臨重重困難,需要真正回歸中華聯邦的思想。這一點,我們下面會繼續討論。
在民主問題上,中共在建國以來一直都不很成功。毛澤東的獨裁是導致大躍進、人民公社、大饑荒、反右、文革等等悲劇的主要原因。鄧小平雖然對一黨專政的體制有所修改,比如取消終身制等,但是黨政不分、黨會(人民代表大會)不分、黨院(檢察院和法院)不分的問題仍然存在,腐敗問題無法從根本上來解決。中共在民主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孫中山的繼承還需要再忠實一點。
在民生問題上,中共的成績不小。我小時候在山西農村需要吃糠咽菜,只有過年才能吃上白麵和豬羊肉。而現在那裏的農村人每天都在“過年”。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村裏的土地從改革開放前的6000畝減少到現在的2000畝,人均不到8分地。在村旁建立的電廠、化工廠等不僅在污染空氣,還在污染地下水源。正如村民所言:“賣了兩條壩,買回桑塔納;賣了兩條溝,修了兩排樓;賣了千畝田,招來一股煙;賣了秋灘地,漂來刺鼻氣”。近些年來得腦血栓、食道癌、惡性腫瘤、白血病等疾病的人數似乎也在增加。我們村子的情況只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而已。在孫中山宣導的“平均地權、節制資本”方面,中共也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需要對孫中山的繼承再忠實一點。
怎麼辦:我們需要繼續革命
才能統一中國、振興中華
當然我們所說的繼續革命和毛澤東的繼續革命有所不同。毛澤東的繼續革命是繼續搞階級鬥爭,我們說的繼續革命是繼續實踐辛亥革命的理想,即民族、民權、民生的理想。
從民族的理想來說,就是要回歸中共在上世紀20和30年代的理想,建立中華聯邦。聯邦政府通過控制外交、國防、統一貨幣、統一法律來體現自己對國家主權的擁有。聯邦政府和所屬的州或省或邦各自的許可權由憲法來規定。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應該擁有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