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计算机课题教学
2011-12-31王东梅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摘要:根据计算机的课程特点,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而计算机课已是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潜能;非智力因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近年来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日益更新,课堂教学以“任务”来串联教学内容。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一改变使计算机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计算机课的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我是一名从事教学数年的高中教师,就这门课的教法和学法作了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做法,希望与同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课堂主旋律
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很浓,但他们兴趣大多局限于上网和游戏。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上网和游戏引导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是高一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在利用电脑知识活跃课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作探讨性训练。经了解,高中学生对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较感兴趣,虽然已经有一点基础,但没有系统的认识。如何利用这一切口,引导学生的学习呢?我曾经这样做,用现实问题模拟。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做到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作为任务主题,在学生“有限”的认知基础上,适时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掌握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将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可以先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用自然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借助流程图来描述自然语言中的判断、跳转等操作。下面的工作是:如何将程序的算法流程图转化为实际的Pascal程序。以后我们的数据库程序设计课,就重点以我校的学生管理为例,教会大家如何解决这种大量数据的管理问题。通过实例可以说明学生兴趣引发的潜能是巨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OZmtBk0AJTsDETgZ9DDz7A==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高中的应用软件学习内容涉及概念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例题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平时对概念多作形象的比喻和解释,这样一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可以脱离枯燥的概念,在老师形象的比喻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二、渗透情感教学,挖掘非智力因素
高中的学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巨大压力,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束缚感,他们更渴望主动,更渴望自我展示。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工作实际,设计出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而不发”,启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来缩短同教材的距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程度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所以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实践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譬如,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自己的课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都能学到东西。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认为根本的是要学生养成分工协作,集体评价作品的习惯,培养自我动手能力,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引申出许多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埋下伏笔,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学生们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文件管理的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过计算机,已经从实际中用过文件管理的功能,基于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引用他们感兴趣的示例,可以减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我们应结合计算机课堂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探索适合教学的模式。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计算机课程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作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
参考文献:
[1]宋海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