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实效教学策略探析

2011-12-31庄传永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摘要:实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实效教学也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怎样提高40分钟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才算实效”“我的教学实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实效的教学”等。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系列的策略。本文从实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初中生物教学实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实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实效的前提条件。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2.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地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例如在“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亲近自然
  (师):大自然常常以不同的形式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壮美。(播放自然的影像资料并配以音乐)
  (2)角色的扮演
  (师):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一种生物,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你是怎样的生活的。
  (师):由于这片森林要改变成农田,森林中的生物面临着失去家园的危机,这时森林召开了一个“生物大会”,各种生物都发表了自己的心声。
  (师):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3.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宏观化模拟,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用课件展示:一个可爱的婴儿刚刚来到人世间发出的啼哭声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打出一行字“婴儿刚刚来到人世间时为什么要哭呢”,再度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1. 动手实验——活动性学习
  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式探究。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进行实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突现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
  2. 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3. 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生物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生物学思想与法,认识生物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人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与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互动性学习的教学形式,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分组探讨”的教学方法。
  4. 归纳检测——反思性学习
  因为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对知识的探究有深有浅,常常不能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有时还需要教师将知识简单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理与社会化的过程。另外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通常通过检测手段对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不定期的归纳和检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生物学科相比其他自然学科而言,知识零散性较强,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因此学习完每章节或单元后,教师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和试卷进行检测是对知识的落实和巩固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归纳和检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反思和更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效教学策略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会使实效教学策略更深刻和更具体,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得以实施。
  (邳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