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中考中名著阅读的策略

2011-12-31宋均凤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名著阅读日益得到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了这样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名著阅读已然成了重要考点之一,目的是让学生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提高个人修养。
  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应遵循阅读的规律,不可急功近利,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各个感官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形式去读名著名篇。
  一、通过原汁原味的阅读让学生真正走入名著
  只有去读文本才会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只看故事梗概、别人的分析或许短期内对考试有点用,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作用不大,为了达到上述的阅读目的必须让学生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1. 统筹规划
  初一就开始重视名著阅读。学校应该统一规划打整体战,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指导阅读,有的放矢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把整个阅读任务细分到三个年级,初三年级侧重知识点的整合、练习的训练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制订的计划要本着这几个原则:(1)与本校学生阅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相结合。(2)尽量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3)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做到定时定点的阅读。(4)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测、有反馈。
  2. 具体指导阅读
  教师制订整体计划,每个学期读哪些篇目。学生制订属于自己的阅读计划,在课余时间读规定的篇目,老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计划,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督促、检测、反馈。教师两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解疑答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写读书心得,也可以摘抄能够触动自己心灵的语言,总之读过要留下痕迹。在具体指导时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解决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教师解决也可以学生共同解决。课堂上选取典型问题集体解决。
  第二,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可以是优美句子的赏析,或是对人物的点评,也可以是自己读过后一种朦胧的感受。总之,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感受在心灵里积淀下来,最后形成思想的内核。
  第三,让学生一个月交一次读书笔记,教师浏览批阅。评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评。
  最后,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去实施读书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最后点评交流心得时教师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告诉学生你读出了什么,这样可以让阅读上升到一个高度,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从而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威信,突显个人魅力。
  二、通过影音让学生感悟名著
  在周末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如《简爱》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或是观后感。然后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把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印发下去,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理解作品搭建平台。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要给学生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为以后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作好准备。
  三、通过知识讲座让学生品味名著
  讲座一般选取对学生有激励意义的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要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写讲稿,每学期至少开一次这样大型的知识讲座。我讲座的题目是“试论无产阶级英雄保尔”,通过诠释名著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帮助学生心灵的成长。
  讲座后把准备好的相关作品的资料发给学生,可以是情节的概括,可以是人物分析,也可以是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为中考作准备。总之扣住考纲的要求,让学生一旦遇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考题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答题。
  四、梳理归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平时都是感性的阅读,也没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知识形成体系,那么教师间协作分工是非常必要的,每个教师整理一部或两部名著名篇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讲义尽量做到精简、概括、实用、有效。先是作者作品整体介绍,其次是故事情节,然后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最后是作品艺术特色等。最后再找些相关的练习,一起印发给学生。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很容易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五、实战演习
  经历了初一、初二的知识积累,到初三就要积极备考了。前两年如同铸剑,后一年等于磨剑,以及战前的演习。那么如何积极备考呢?
  1. 要让学生明白名著名篇考什么
  (1)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四种类型:主要人物性格题、人物情节关联题、感悟赏析评价题和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2)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和表述题。(3)考点具体阐释:①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实际是让学生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等。要求学生可以叙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出主题思想。②艺术特色考查的是作品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等。要求学生说说作品的某一部分的语言特色,或是作家作品的风格等。
  2. 让学生明白如何考的
  填空和表述设置的题目一定是紧紧围绕考试说明来考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作者、作品和人物名称及所给语段的出处等。表述题考查的内容广泛,方式也较灵活,既独立成题,又以“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延伸这种类型出现。
  3. 如何答题
  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做到有问必答,按问做答。
  对于主要人物性格题,只要记住主要人物性格,准确表述即可;对于人物情节关联类考题,需要熟记作品的主要人物,弄清楚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注意不要张冠李戴;对于感悟赏析评价类考题,或要求就作品最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谈感受,或要求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谈认识,或就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如果是综合知识积累运用题,综合性强,知识面宽,涉及识记和运用两个能力层次,需要调动知识积累,并有基本的运用能力,才有可能正确答题。
  总之,名著阅读题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而所有这些,都只有在广泛深入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训练,才有可能获得。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