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技巧初探
2011-12-31张立翠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后辈的我们有责任将文言文化传承下去。
一、采用诵读提问法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语法知识相对简单的文章,采用诵读法教学,如《祭十二郎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并且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读,分角色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指定某一行读、分小组速读比赛等,读书形式不定,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无论用什么形式读,都要留15~20分钟时间答疑,力求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倡导质疑和讨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主动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愉快学习知识,大大提高学习热情。
当然,学生自读不是盲目的自读,而是有时间限制地针对性阅读,教师既可以提出有关知识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读文章时,学生已经了解了内容,在思考的基础上提问,收获比串讲大得多。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明智之举。
二、重视知识点积累教学,时刻总结,时刻复习
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写文言文,但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并且会翻译成符合现代语法规范的句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语法知识,如特殊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这样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一篇文言文可能涉及很多知识点,不要在一节课就都灌输给学生,视文章长短,合理分配课时,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甚至两得,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根本的基础知识弄懂,再学习新课文时,将前边学的知识点不断巩固,学生的迁移能力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开阔学生视野,拓展课外阅读
大纲中明确“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们知道,高考的文言文谁也猜不到,高考中所涉及的文言文篇章全出自课外。我们平时训练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只有将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适时迁移,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经常找一些课外的文言文让学生去阅读,甚至是一些曾经的高考题目,检查他们是否会用从课本上学到的“宗”去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我总是让同学们从新课文中找知识点,并分析其中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之后加以总结和归纳,以此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动脑、动口的能力,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
文言文像绚丽的奇葩,在历史的花园里长开不败;文言文像滚滚的浪花,在文化的长河中奔腾不息;文言文像闪烁的星星,在遥远的天际俯瞰人类。文言文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利用好课堂,挖掘文言文的精髓,将其永远地传承下去。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