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体育田径课堂教学策略
2011-12-31蒋绍武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摘要:田径运动是当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初中田径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了解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初中田径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运动的基础在青少年,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其良好的田径意识,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体育田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点个人看法。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客观情况来看,体育运动中的田径运动,具有活动面广泛的特点,但是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其后果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严重下降。田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其他各项运动技能的提升和发展。田径运动,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使得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等运动姿势,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和速度,确保学生的人体机能和形态得以最佳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对田径运动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而是促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健康水平和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田径的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投入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
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田径能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田径基础,对所教田径项目的教材要理解深刻,认真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基础身体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懂得学会田径项目的技能、技巧对人体的作用,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适合自身练习田径项目的方式方法。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不断提高初中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练习,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掷铁饼”练习时,要考虑到当前的初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部分学生被家长娇生惯养,怕吃苦受累,也有个别学生确实身体素质不是太好,不能承受长时间“掷铁饼”训练的客观情况,按照“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组织练习,即教师做完示范动作,并对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后,将“掷铁饼”练习活动进行“分类分组”,将学生分成几个组,第一个小组是“掷铁饼”,第二个小组是“掷排球”,第三个小组是“掷足球”,这三个小组,可以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还可以随时提出申请,进入另外一个小组参与投掷运动。经过教师如此安排,照顾了学生个体差异,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投掷的强烈兴趣。在投掷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以调动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当教师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投掷运动的浓厚兴趣后,应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学生从“掷排球”小组和“掷足球”小组退出,共同进行“掷铁饼”练习,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根据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力量素质发展比其他身体素质要来得迟,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力量素质的练习,这既为完成投掷项目打好了物质基础,也为最后完成动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培养自学能力是上好田径课的必要手段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田径教材项目多且各选有特点,能够给予学生各种层次的实践和自学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田径课教学中寻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均得以充分发挥的最佳结合点,已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上铅球这节课为例,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如下:(1)让学生观看推铅球的技术录像,教师讲解铅球运动的发展史,技术原理等;(2)画出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图片,让学生模仿、观察、练习和互相指导、互相帮助;(3)经过练习请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讨论最佳的练习方法。教师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4)经过互相观察、评价找出自己的技术特点,在下一次课中反复进行直至掌握推铅球技术。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充分珍惜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指标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人制宜”,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是:其骨骼的弹性及韧性比较好,不容易骨折,但是,却容易产生变形,坚固性比较差,并且,肌肉的力量、耐受力、弹性及伸展性都不如成年人,此外,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鉴于此,体育教师在田径项目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不能以统一化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统一评价,而要改进教学评价标准,客观地评定学生的体育水平,根据学生的个体基础进行综合评定,使得每个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教师带领他们学习的田径项目,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的,是中学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学习其他体育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田径运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余敬平.“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J].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2002(3).
[2]沈舜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田径教材的教学[J].中国学校
体育,2006(02).
(新沂市马陵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