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2011-12-31吴志华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摘要:根据时代的特点、要求和现代职高生的心理特征,本文从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出发,根据数学特点和要求,对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关键,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就业压力太大,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时间安排还很紧张,哪有时间搞说教,要想说教那也是班主任的事,是教导人员的专职,是文科教师的手头小事。而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概括的自然科学,晦涩难懂,不适合说教,所以职高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既没必要也不可行。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大处以德治国是根本,小处以德治校就是我们的指南针,从古至今,它不分学科,不分你我。对此,作为职高数学教师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职高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有它独特的风格,结合学科本身的教学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不会影响数学教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带来的愉悦。
  一、教师在德育教学时所用的策论性与可行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一定的策略性与可行性表现在:数学课时多(较其他文化基础课比),师生接触多,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平时点滴积累,日深月久,就可水滴石穿,水到渠成,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德育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形式,庞大复杂的内容,数学教学正好是最踏实最严谨的,也是最完美的,而且具有挑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审美观,都可从数学教学入手,可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成就感。实际上这也是学生自我培养顽强意志的过程。这就需要数学教师长期的“渗”与“透”。
  教书就要育人,不是我们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机会,而是你的头脑中到底有没有这种意识,这种观念,我们只要在教学中丰富灵活的穿插,既讲授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二、根据职高数学课程的要求,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学习是为了应用,教师教书育人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人才不仅具有高超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被社会所认可,被社会所接纳,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时代要求。这些素材我们不用东拼西找,职高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适合进行德育且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可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注意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我给学生讲授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先告诉学生,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已经记载了著名的“贾宪”三角(后世人也称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最早给出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排列,老先生的成就比欧洲最早发现这个表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要早400多年,多么了不起;讲立体几何中的等体积应用时告诉学生,我国南北朝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等积原理”。一千一百多年后的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利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才提出这个公理。一家父子,两代数学史上的英雄。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古人能在学术、生活条件极低的情况下取得辉煌的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讲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晚上9点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地心即为椭圆轨道的焦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民族热情。这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广泛性,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讲概率中的五局三胜时,我告诉学生当年女排姑娘的五连冠,那是用青春和热血拼出的辉煌战绩,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生活中的“栗子”到处都是,就看你怎么让学生“吃得香喷喷,甜滋滋”。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多媒体走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程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我们做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例如,在上椭圆这一节时,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利用FLASH设计制作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球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这一过程要分组学习,一组共同操作设计,这一过程,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的。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可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更有感召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到言传身教
  德育过程不是空洞的长篇大论,不是高强度的集中训练过程,它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不仅是教书,更是一门艺术。数学的魅力从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中得到体现。
  总之,职高数学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数学教师要把数学教学这门艺术充分展示出来,更好地体现数学的魅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