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多媒

2011-12-31胡旭峰

成才之路 2011年29期

  摘要:本文就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多媒体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一些具体尝试。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有效教学;德育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的学习、存储和利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德育课肩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德育课程,主要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哲学等知识,由于其理论本身比较抽象枯燥,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也很单调,黑板加粉笔。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就能够把抽象变具体、枯燥变生动,从而做到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撞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德育课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和传统的教学媒体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图文并茂,寓教于乐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如讲解国家、宗教、民族、货币、商品等有历史发展背景的概念时可以采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能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乐学落到实处;能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动态教育,突破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无论如何讲,甚至反复讲几遍,同学们还是不易理解,难以想象,事倍功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化难为易,使难点由抽象变为直观。如在讲货币的形成过程时,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利用计算机教学把货币的形成从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货币→纸币等以时间先后次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货币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三、交互合作,清晰反馈
  学生如果更多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可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对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如“个人收入的分配与理财”一章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景,模拟具体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情况,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什么是正确分配和消费观,辩论是否有钱就可以任意消费等问题。这样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地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
  四、愉快重复,克服遗忘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制力较差,对感兴趣的知识就愿意接受,不感兴趣的知识就不爱学习。即使强迫他们记忆,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几天后就会淡忘。利用挂图、投影教学,画面既不会动,又没有声音,只能靠老师的语言去解释,时间长会给学生造成厌倦感和疲劳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很大差异,且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而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走神、溜号,听不进去。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就必须加强教材的弹性,但目前所有学生用的都是同一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会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材。
  六、扩大容量,提高效率
  在讲“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这一章,可以通过因特网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将我国的民族和宗教的产生、种类、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方面一一罗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学中适合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的个别差异,创造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唯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有限的知识,一方面又利用网络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促进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主题,提出不同问题,大家分头获取信息,找出答案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心理沟通,使教学氛围和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七、化解抽象,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和领会。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商品”这一课时,讲到价值规律的作用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动态曲线图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因此,我们必须两者相结合,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宜兴市张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