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

2011-12-31朱莉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为建构“生命课堂”提出的口号。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学的灵魂。为此,改变旧传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灵性势在必行。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活而生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要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创新学习,才能让语文课的教学具有生命的灵性。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在自己语文课上如何焕发学生的生命灵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而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境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活跃的思维,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真正地发挥出学生主体的作用。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在拯救人们、寻找青石、炼石补天的过程中,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完课文在黑板上把自己读出的词写下来。有的孩子写“伟大、勇敢、善良”,有的写“英雄、了不起”,这些都是我意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居然写出了“责任”一词,我很惊喜。我请她起来读一读哪些语句让她读出了“责任”,她把“寻找青石”这一段落中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寻找青石的句子读了出来,并且谈了自己的感受:女娲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为了拯救人类,为了尽母亲的责任,不怕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青石,这就是负责任。孩子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不一样的解读,让我透过她对文本的解读,看到了生命的灵性。
   这样的问题情境与文本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在阅读文本时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对文本独特的解读,为他们创设这样自由感悟的空间。这就是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享受语文课堂的无穷乐趣。
   二、引领自主探究阅读,欣赏思维的创造性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上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活跃的思维,真正地发挥出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生命生命》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自主地阅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本单元的有关生命的同类型课文,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感悟。课下,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当看到这些孩子写的感受时,才知道低估了这些孩子的创造性。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用欣赏的目光去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得到的成果。一味地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成为激励欣赏、充满期待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过程。
   三、搭建表演的舞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时候为学生搭建一个表演的教学舞台,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如在教学《蒲公英》一文的时,第一课时生字词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把一些难读的字,容易读错的字读好了,才能做到读通读顺课文。指导学生理解生词,掌握生字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在设计时,我以“嘱咐”一词为重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在发言的适合时机,层层递进,例如,文中是谁嘱咐谁?嘱咐他们什么?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演一演谁会嘱咐谁?孩子们立刻理解了“嘱咐”的意思,把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那种关心一下子就读了出来。在理解课文“竞相开放”一词时,我让孩子们都来做蒲公英的种子,联系上下文把竞相开放的意思表演出来,孩子们蹲下去后,我读课文“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他们在我的读书声中开始一个个慢慢地站起来,当我读到“竞相开放”一词时,有的孩子把两只手举得老高,还有的站在了凳子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我故意问他们为何这样,他们抢着回答:我们要让人们看到我的美丽!我们在竞相开放啊!就这样在轻松愉悦地表演中,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主动地带入了文本的朗读感悟中。学生在表演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闪动着灵性。
   总之,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灵性;只有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思维在与文本的真实碰撞中,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
  (泗洪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