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1-12-31韩晓琴

成才之路 2011年35期

   摘 要:本文结合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索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信息素养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目前中小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还没有既定的模式,一般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且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催生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虽然在西方国家早就被提出,但真正在我国应用到实践中的很少。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迅速发展起来。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还能够按照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即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也是非常有利的,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任务驱动”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尽相同。它的特点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况,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探索,随着解决问题的进程,学习与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方式时的教法和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截然不同。
   一、“任务驱动”教学时的注意点
   在“任务驱动”学习时任务一定要明确,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才能知道以何处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因此,任务必须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驱动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追求,以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提问的能力,就有可能独立地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地使学生能够提出深入实质性的问题,并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逐渐形成学生的独立能力。任务驱动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感”,也是驱动学生继续学习的良好契机。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如下优势:
   (1)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我以前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汉字输入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有关汉字排版软件等,学生觉得很没劲。现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期开始时,先询问学生:你们想用电脑做什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想打字、想画画、想上网、想聊天……于是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几周过后,学生已学会使用电脑完成许多操作:打字、听音乐、画画等。这样增强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学习目的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着某个目标。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产生新的目标、新的任务。例如,在学习Word 2003这一章时,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间距、行间距;如何将文件存盘、打印输出;如何在文本中插入表格、图表等进行图文混排。学生正是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个个知识点,直到学完全部计算机课程。
   三、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误区
   误区一:任务是一个具体操作或为功能设计任务。例如,在指定位置插入一幅图片或文本框,在演示文稿中对文字进行修饰等。任务完成后也无从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孤立的。这样的任务使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误区二:试图用任务涵盖所有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害怕漏掉某个知识点和技能。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习文字的基本编辑,有意让学生输入一段错误的文字,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修改。类似这样的任务,使学生厌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际上,任务驱动是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来考虑系统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法。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应用软件只是载体。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习者形成独立性,使学生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的状态中,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只是表面的内容,而真正实质的内容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要学习及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终生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才平.IT支持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8).
  [2]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江阴市周庄成人教育中心校)